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健康报》《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

(2022-06-01 10:09:33)
标签:

《健康报》临床决策

医学论坛  本期关注:  高血压前期该不该用治疗?   正方  

 《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

                                                     秦皇岛港口医院  刘建一

            治疗防线始终存疑

    高血压治疗的标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早在20世纪上叶,国外保险公司对35岁男子分组监测20年发现,120/80MMHG的人死亡几率如果是1,140/90MMHG的人死亡几率就是2,165/95MMHG则是2.5。

    2003年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高血压推荐指导手册,将大于等于120/80MMHG,不再视为健康。美国专家组组长阿拉姆.科巴尼安说,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当血压超过115MMHG/75MMHG时,血液对血管儿的撞击损害开始增加,130/85MMHG比115/75MMHG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要高出一倍。这无疑对各个国家的指南又是一次考验,各国学术界联手对抗。美国JNC 7将120-139/80-90MM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中国将这一水平定义为“正常高值”。

            血压标准未必标准

    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方法学的问题。我们之所以多年的健康教育难以奏效,是我们对血压的表示方法出现了问题。1896年人类发明的血压表,以金属汞(HG)的升高值(MM)表示心脏对血液推动产生的压力。汞的比重是13.6,所以在人们的认识中,心脏对血流的推动力被淡化到十几分之一。没有人将身高与血压联系在一起,而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篮球明星与侏儒高血压的标准不可能一样,但现在这个标准恰恰在同一水平上。


    其二,我们对高血压研究了112年,受条件影响,从来没有系统研究过运动中的血压水平,这一变化至今仍是未知数。我们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监测时偶然发现,一位登上6楼的患者血压可以从140MMHG上升到230MMHG。如果用水柱(血液的比重是1.050-1.060)比较,心脏将水柱由1.90米升高到3.13米。可见,我们对血压的研究还差的很远。而这一压力绝非是阿拉姆.科巴尼安提到的”血液对血管的撞击力损害开始增加”。这就解释了应急状态下猝死事件增加的现象。


    其三,我们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人为的设置,但没有确切的依据。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患者自觉症状重,但血压未超过高血压标准,就嘱患者一、二、三条清规戒律,我们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被同行指责乱用药或背上卖药的嫌疑。患者也惧怕终身服药而将用药时间一拖再拖。所以门诊I、I、III级高血压患者的就诊比例出现1:30:60的现象。直到我们发现健康教育的作用很有限,虽然可以推迟用药期,但也延误了病情。有些患者心电图出现了缺血的改变,但还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于是我们耐心等待(这也可说是循证医学的作用),直到达到“标准”,可以用药了,患者又倒过来指责我们,把他的心脏拖坏了。许多患者的心脏病就是这么拖出来的。


    列举上述事实是想说明,即便是静态时的高血压前期,也应该在非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正规的药物治疗。


    由于成年人身高、血压之间的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在国际没有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建议以人体身高换算出的血压水压对照值作为控制血压的标准。例如,1.63米身高不应高于120MMHG,1.77米的身高不应超过130MMHG(附表)。

   身高对应的血压值换算表

身高对应的          换算出的  

相对水压值(米)    相对血压值(MMHG)                

  1.50                 110.3

  1.55                 114.0

  1.60                 117.6

  1.65                 121.3

  1.70                 125.0

  1.75                 128.7

  1.80                 132.4

  1.85                 13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决策

             《健康报》2008年3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