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了人类的高血压标准
重温:2008年3月31日《键康报》《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
《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的文章分析了人类从出生到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基本物理学的影响血压与身高之间变化的对应关系,发现了人类一百多年来对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存在着对高血压标准认知的错误,揭开了医学史上阻碍高血压防治的真正原因,是当代心血管病防治领域最有意义,最有影响力的一篇文章。
过去人们用错误的高血压标准将高血压分为“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继而将高血压又分为1级、2级、3级,轻型、中型、重型,难治性高血压,正是这些源于对血压认知的错误将所有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一拖再拖,成为了既简单又能毁掉人类健康的医学史,这也是令医生和所以高血压人难以接受的医学史。只有改变医学错误才能使人类的高血压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柳暗花明。
长期以来,西医总在嘲笑中医“不能量化就是不科学”,恰恰在最简单的人类高血压标准方面西医没有做到血压标准的“量化”,医学权威们把所有人的血压都“量化”成了外国死亡人群生前血压平均数作为“标准”,即便患者有了高血压相关症状也被“量化”成不予降压治疗而草菅人命,真还不如中医的“肝阳上亢”需要“平肝潜阳”的理论与实践,至少中医能缓解病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站在这一角度,既往的医学教材都应该按照查新的范围,从1900年检索出来的各类医学期刊、论著关于血压标准与治疗对策都应该重新修订。既然以汞柱升高作为了血压的评估标准,那么“13.6”将会改写亿万高血压人的生存质量。让真正的高血压标准普及到妇孺皆知的水平才能彻底改变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命运。
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以人为本,以每个人生命指征——“血压”为重点,普及“身高血压值标准”,让人群高血压防治领域的健康教育焕然一新。这样才能避免门诊1、2、3级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就诊比例的1:30:60的怪现象。医生应反省自己尊重生命,不要用流行病学错误观点忽悠百年和用所谓的医学学术交流为借口藐视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