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身高血压值”“低值-高血压”应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022-05-29 19:06:46)
标签:

医学界能人人醍醐灌顶

分类: 为医疗事业创新

 如何应对“老年高血压” 

    “您好!我母亲是老高血压患者,从1996年就吃您这的降压药,血压一直挺平稳的,好几年没来复诊了。去年骨盆骨折着点急住院时她的血压升高到196,医生说90多岁了血压还是可以的。出院后接着还用原来的降压药但是头总晕,刚才量的血压是162,低压是50,心电图的结果是心肌供血不足。刚才看了墙上的血压与身高的挂图,量了一下她的身高是1米44,比年轻时矮了挺多的,体重100斤。您说还应该怎样调整一下她的用药量?”

    “老太太1931年生人已经是很高寿了,除了走路慢一点身体还算不错的,不过这160血压还是太高了。她1米44的身高血压不应超过106/71毫米汞柱,现在血压是162毫米汞柱相当于每天把5600公斤的血液多举高了1米。所以,她的心电图显示的心肌供血的情况很不好。一台老解放汽车才拉5吨,90多岁老太太的心脏一天把一卡车5吨的血液多举高了1米,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干的活,所以,把降压药调整一下剂量,把血压降下来就行了。这个年龄能走出家门实属不易了,注意走路要有人搀扶别再摔倒就行了。饮食方面多吃点蔬菜就行了,‘好女不过百’一天一个鸡蛋、一两肉就可以维持她50公斤体重每天的蛋白质需要了。”

    受保守思维的影响,现在国内外的医学教材都对身高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所以,只字不提血压与身高的事情。医学上另一方面的错误就是把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忽略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血压的差异是与身高有关。成年人以后的血压一般不会升高,除非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使血压升高导致了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又加速的血压的升高。所以,医学共识“高血压加速动脉硬化”。人的衰老过程与血压升高息息相关,如果延缓衰老就必须将血压控制在“身高血压值标准”以下。

    这样,每个人如果想健康长寿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尤其是中小学生血压偏低的学生,当自己测量血压达不到“身高血压值标准”(身高毫米÷13.6)时一定不要进行相互攀比。血压水平偏低的人活的年龄都要长一些。“高血压人寿命短”是专家们的共识。

    特别是我们发现年龄大的人,血压在“身高血压值标准”以下伴有“心肌供血不足”、“腔隙梗死”的老年人一定要结合学生时代的血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的血压也是不应该超过身高血压值标准”的,这是基本物理学原理在人体的具体表现。所以,现在网上对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血压涨到150、160毫米汞柱的解释都是非专业人认知上的错误草菅人命的。用“身高血压值”“低值-高血压”标准应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是衡量医生医疗水平的分水岭。也是为什么一些医生在心血管病道路上在劫难逃的原因。

    好在随着“身高血压值标准”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1米50身高的人血压超过110毫米汞柱就应该正规治疗了;1米60身高的人血压超过118毫米汞柱就应该正规治疗了;1米70身高的人血压超过125毫米汞柱就应该正规治疗了;1米80身高的人血压超过132毫米汞柱就应该正规治疗了;1米90身高的人血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就应该正规治疗了。

    所以,更没有必要吹毛求疵的纠结在什么“长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之争的漩涡中坐以待毙了。早一天控制血压就多一份健康的希望。对于1米77以下的人,谁要说为了学术标准再让您等到130、140毫米汞柱的血压再用降压药,您告诉他还是留着他们自己慢慢享用恕不奉陪。2008年中国“身高血压值标准”已经发现14年了,叫不醒的和装睡叫不醒的人就不用叫了。要是外国人发现了“身高血压值标准”,用不了24小时整个医学界能人人醍醐灌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