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替孩子找理由的家长,就要习惯于将来孩子的无数理由

标签:
育儿 |
分类: 沫沫话育儿 |
http://p9.itc.cn/images01/20201014/344dd255adce427dbe3dfc757664a495.jpeg
今天早上起床,真有一种凄雨冷风的感觉。
担心孩子们上学会迟到,因此提前了10分钟叫他们起床。虽然有些费力,但两个大宝还是按时起床,洗漱,开始早餐。
倒是小宝,依旧赖在床上,哼哼唧唧不想起床:“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睡醒!”“妈妈,我好冷啊,能不能再躺一会儿?”“妈妈,要不今天就不去幼儿园了吧!”
嘿,小家伙讲话还懂得层层递进。先是说没有睡醒、然后是再躺一会儿、然后就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不上幼儿园!
当然不行啊!
规则就是规则,该上学的时候必须要去上学啊!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014/a1e2378d572143869c3d30cc90783efd.jpeg
【迟到的孩子】
昨天晚上,一位在学校里做了几年班主任老师的朋友还在和我聊这个话题。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她发现但凡是动辄就会为孩子的各种非常规行为找理由的家长,最终一定收获的是随口就来借口与理由,甚至是谎言的孩子。
她曾经在校门口执勤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些迟到的孩子。上课铃已经响了,才刚刚被家长送到学校大门口。
那些迟到的家长,无一例外的在后面催促着孩子:“快点儿跑进班里去,要迟到了!”
孩子也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路狂奔。
但是按照学校的规定,是不可以在校园里疾驰的。所以朋友就会提醒:“不可以跑哦!快步走到班里去吧!”
这时,这些迟到的家长,也几乎都会在大门口讪讪的解释:“堵车了”“起晚了”“路上人太多了”等等若干理由;但是从未想过,自己是不是可以提前几分钟出门呢?
http://p3.itc.cn/images01/20201014/873a0079561f4fbfab1857d3e39ecebc.jpeg
【“问题孩子”】
朋友和一些同事在彼此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几乎天天迟到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孩子”;相反,那些在学习里综合能力都很突出的孩子,几乎没有迟到过。
而老师们心中的“问题孩子”,一定不是常规意义上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而是那些凡事总是借口、理由以及谎言连篇的孩子。
你看他急冲冲抄着同学的作业,问他为什么没有写作业,他张口即来说自己忘记带了;
你看他在校门口的小店里流连,问他为什么来迟到了,他却解释说妈妈叫他起床晚了;
你看他课堂上满脸懵懂,就问他当节课的知识有什么不理解,他一定信誓旦旦告诉你全部都掌握了……
是的,这才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啊!
http://p0.itc.cn/images01/20201014/5548c9f83f9649cfac5e754159b570f8.jpeg
【是谁,纵容了孩子】
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究根寻底,离不开家长有心无心的“推波助澜”。
我记得在大宝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英语老师让孩子在家里默写单词并且让家长签字,大宝把这项作业忘记了。到了第二天他想起来要交作业的时候,才慌慌张张对我说,自己的作业没有写,要是不交,老师会批评,还会惩罚的。然后百般请求我帮帮忙,先签字,然后中午放学回来再听写。
我看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一时不忍,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直接给签了字。
虽然之后他也把听写的单词补上了,但是到了第二周,大宝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当他再次哀求我先给他签字的时候,我直接就拒绝了。
我知道,是我当时的纵容,让他同样放松了自己。而如此循环,一定是越来越糟糕的。老师的批评也好,惩罚也罢,都是他对自己放松的结果,也是他应该承担的后果。我不应该给他台阶下,让他有理由可以松懈。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014/a15b7521b8c04f52be693cdaed0af785.jpeg
【无心之失】
小宝在今天会哼哼唧唧不想去幼儿园,也是我前两天的“无心之失”。
那天刚刚开始变冷,我和大宝聊天时打趣说,就应该下雨不上学、下雪不上学、刮风不上学、大太阳也不上学……
当时小宝跟在我身后,连连点头,却丝毫没有听出是我的“故意”。
结果现在的下雨天,他就想要为自己的不上幼儿园努力努力!所以,虽然家长是“无心的”,但到孩子那里,可能就成为他的一个台阶。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014/c252c71e537d4c8792d9186eea916a27.jpeg
【”粗心”是什么?】
在有些时候,家长总是会忍不住为孩子的错误或者失误找一些理由。
比如家长谈及自己的孩子考试,总是会说,孩子比较粗心,所以容易出错。
可是“粗心”不恰恰就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种理由吗?
通常家长判断孩子“粗心”的标准无外乎这几个: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却出错了;
2、原本会做的,练习册上都对的,考试却出错了;
3、题目没有看清楚,出错了。
但是这些“出错”,真的是因为孩子的“粗心”吗?
追根究底,依旧是孩子“熟练度不够,基本概念不清晰、以及准确率不高”造成的结果。简单举个例子,现在让家长做一年级孩子的口算,是不会出错的。这就是熟练度够了、概念清晰了,准确率也没问题,才会如此。
所以,考试中的“粗心”多是一种理由、一个借口罢了。而真实的失误原因,还没有被家长和孩子看到、找到罢了。
http://p3.itc.cn/images01/20201014/0bcb8f87ebe6404c82a36fa0aea47cf1.jpeg
做不找理由的家长,遇到事情先不要为孩子开脱,不要替孩子说话。而是冷静下来,想一想,事情的前因后果。
孩子摔倒了,怨天怨地就是理由,教会孩子以后稳当或者跌倒爬起来才是正确的;
上学迟到了,路上堵车、人太多就是理由,提前出发就会解决问题;
考试失败了,粗心失误就是理由,积极订正、勤加练习才会取得好成绩……
因此,孩子不可能不出现问题,而面对问题,作为家长不要千方百计找理由,那就是一种开脱;而是要积极面对,寻根究底,认真的解决问题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