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积分奖励目标习惯 |
分类: 可爱宝仔的幼儿园 |
儿子有个好朋友叫木木,最近木木的妈妈给木木制定了一系列积分政策,累计积分可以换奖品,引得木木做所有事情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并且让儿子垂涎三尺,强烈要求我也给他赶紧积分。
我仔细观察了木木妈妈的积分策略,基本上就是不管木木做什么事情,只要符合所谓“好”的要求,就加分,不符合条件,就减分。一系列加加减减下来,在一天中做一个综合的计算。比如木木早上按时起床了,加一分;穿衣服速度很好,加一分;主动去兴趣班了,加一分;……;再比如木木不听妈妈话,减一分;和小朋友一起淘气,减一分;……最后达到一个既定的分数,就可以换取一个礼物或者得到一个奖励。
木木妈妈开心的告诉我说,自从开始积分以来,木木的确比过去听话多了,也好管多了。但是我更认为,积分政策对于小一些的小朋友来讲,的确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可是家长还是要清楚积分是一种手段,并非仅仅是为了让小朋友听话。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盲目的积分而忽视了积分本身的积极作用,那么这个积分就会失去本身很好的意义。
一、积分是为了帮助小朋友达成既定目标
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随着冬天的来临,小朋友起床也越来越困难了。那么积分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听见闹铃响就立即主动起床,可以加分;但不能是无论早晚,只要小朋友起床了就可以加分。再比如家长和小朋友约定在既定时间内自己穿好衣服,可以加分;而不是只要穿好衣服就可以加分。
所以,这就说明积分不能是一个成长状态的记录与叠加,而是一个要达成既定目标的辅助工具而已。
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可以循序渐进的帮助他们树立一个个的目标并逐步完成目标。但有一些事情是小朋友必须要自己完成的,或者是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那么他们做了自己本能的事情,积分就不再是有积极意义的手段。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告知孩子是不可以加分的。让孩子从开始就明白,有些事情是自己本该做的,而不是依赖加分才做的。
当然,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自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家庭也会有不同的育儿习惯,根据自己孩子的状况来做调整。
二、积分是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好的习惯
积分的一个最积极意义就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但很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主要的功效,一味的只是加分或者减分。
比如孩子起床后,可以主动喝一杯水就是一个好习惯。而这个习惯也是需要坚持的,所以只要每天坚持,就可以加分。比如孩子回家后,可以主动完成作业不需要提醒就是一个好习惯。但是做作业的时候断断续续、边玩边写就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家长就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根据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与作业的内容来确定大致时间,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才可以加分;当然积分也是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比如需要孩子提升写字的速度,就需要慢慢的调整规定时间,比如今天是平均10分钟写完一页字,那么下周平均在8分钟写完一页字就可以加分,否则即便是10分钟写完了作业,也无法加分;但千万不能是今天10分钟,明天就必须8分钟完成。
一个习惯的养成有专家说大致是21天,那么作为家长就要认真观察,看孩子是否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所以加分减分的过程,也是家长认真参与的过程,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全凭感觉来。
三、积分要坚持不懈,并且让孩子感觉到只要自己努力就完全可以达到要求。
积分对于孩子来讲,最大的实际诱惑还是在于积分后可以得到的奖励。如果一个积分仅仅只是一个分数的积累,相信很快孩子就没有了最初的兴致。所以,积分要坚持不懈,还要言出必行。
但是积分的前提一定是家长认真思考下的产物而不是盲目的。因为积分之所以能够加分,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而减分的目的也是为了刺激孩子及时调整自己。所以目标也好,习惯也好,不能太过于超出孩子的实际水平,否则就会过于打击孩子的积极进取心。
积分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应以鼓励完成各种加分为主,而不能动辄扣分。
相信有所付出就会有所收获,成长中孩子的一切都源自于家长的智慧付出。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生活中处处都要考虑太累,只想随心所欲的和孩子在一起。这也是一种心态,带给孩子的是随遇而安的状态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正如随遇而安的前提是要认可这样的状态是幸福的,而我们无法确定孩子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那么不如稍微费心就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基础,何况一些好的习惯能够带给孩子更健康、快乐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