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七
(2018-06-10 11:25:24)
标签:
健康精神分析情感文化杂谈 |
作者:马健文
微信公众号:psy-key
本期解读: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明朝崇祯末年,吴江地区有一个女子叫陈氏,因丈夫早年就过世了而守寡。陈氏丈夫的兄长叫张士松,他为了巴结当地的土豪叫徐洪,就想把弟媳送给徐洪为妾。张士松设了一个计策,把陈氏骗到了船上,要送给徐洪为妾,可不料陈氏在那大哭大闹不肯就范,张士松就只好作罢。事后陈氏的父亲很不平,为女儿抱不平,就告到了官府。因为徐洪贿赂了当地的官员,受贿的官员不仅没有加徐洪之罪,还给陈氏安了一个罪名。后来有上级官员来到此地,陈家就去申冤。在公堂之上,陈氏把自己的冤情哭诉出来,并在公堂上自刎而死。这个大官知道这里头有冤情,就严查此案。后来终于查得水落石出,张士松、徐洪在公堂之上杖毙。受贿的官吏都被严加查办,贬职发配。
《朱子治家格言》道“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意思即是说“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有权势之人,若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造福他人,自然受人敬重。恃势凌人者看似得了一时的好处,却在社会上落下不好的名声,作恶多端最终还是会累及自己。《朱子治家格言》道“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意思是:“性格古怪偏执,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正如上文中的土豪徐洪勾结张士松、贿赂官员,正是因为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有钱有势就能为所欲为,最终才逼死贞洁女子犯下大罪。为人处事自以为是不可取,而另一个极端是过分消极,自甘堕落同样不可取。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还道“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意思就是说“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明朝陈氏的故事中,正是因为陈氏一家坚持诉讼,才让陈氏的冤情得以昭雪。可《朱子治家格言》却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翻译过来是“居家过日子,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避免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这句话又应该怎么理解呢?这应该批判着理解。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应教育青少年,对于侵犯到个人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如人身安全、人身自由、重大财产安全等问题,要告诉值得信赖的亲人长辈,坚持采取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里短、非原则性的小事,应该尽量采取宽容和解的方法。至于上文中陈氏以死喊冤的做法,要教导给孩子们这么做并不可取,因为生命是需要自我珍惜和尊重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持使用法律的武器终会得公道,采取自我伤害的方式并不会有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