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家暴,为何不离开?

(2017-10-30 10:26:23)
标签:

健康

精神分析

情感

文化

心理

      作者:马健文  微信公众号:psy-key


      近日,一位过气已久的男团艺人因为一则微博又突然爆红了。他的妻子揭示了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她进行了六次家暴的事实。每次家暴后,男方都会真诚地道歉寻求原谅。妻子一次次地心软原谅,谁知暴行并未绝迹,反而变本加厉,直至女方不能再忍,公诸于世。


 

      据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9.7%—35.7%,受害者多半为妇女。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也显示:1/3的已婚妇女遭受过家暴。不仅在中国,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远在新闻里,近在在身边的生活里,都时常能看到有关家暴的消息,受害者轻则鼻青脸肿,重则致残、致死。是什么让家暴在一个家庭中反复发生,甚至愈演愈烈呢?


      其实,上文中男团艺人对妻子“家暴--求原--再家暴”的循环过程并不是个案,恰恰体现了家暴的三个循环阶段,分别是:第一:气氛紧张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两人关系日趋紧张,常常伴随口角、摔东西、轻微推搡等,然后逐渐升级发展到第二阶段,也即:暴力发生阶段,出现暴力伤害行为。当暴力过后,施暴者又会忏悔请求原谅,甚至表现出爱和柔情。这也就是第三阶段:柔情与悔恨阶段。很多受害者会在这个阶段里会选择相信施暴者“真诚的忏悔”,并对施暴者心怀幻想。

 

 

      女人是情感的动物,天生就容易心软,一旦听到几句好听话就又会选择原谅。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最糟糕的,还有一种情况更为严重,就是在那些长期遭受暴力的女性身上。她们从无数次的挨打中感到无力阻止对方对她们实施的暴力,在心理上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出现自卑、无助、与世隔绝的状态,渐渐放弃抵抗并对施暴者表示顺从,这又被称为“受虐妇女综合症”。这种情况下受害者自己的求助动机较弱,更需要社会机构的解救。

 


      想要处理家暴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白:暴力循环的规律一旦发生,就一般不会自动停止,幻想施暴者自己好起来是不可取的。一次次的原谅只会让暴力继续,频率、程度逐渐增加,周而复始,愈演愈烈。慢慢地,施暴者会发展为连道歉都不做。其实,干预家庭暴力就是要打断暴力的三个阶段循环发展,在第一次受到暴力对待时就要态度鲜明,明确告诉丈夫不能动手,并寻求权威的第三方如男方父母、妇联等社会机构的介入和保护。若丈夫恳求原谅,也要适时提出自己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施暴者接受心理评估,长期接受心理治疗。施暴者不可自行中断治疗,必须直至治疗师表示才可以。与此同时,夫妻间也要加强沟通,双方都要学会在彼此有情绪时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以肢体冲撞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个人情绪,并能两人一同商量以后如何阻止暴力再发生的一些具体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