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奠基 INCEPTION

(2010-09-14 12:57:28)
标签:

杂谈

奠基 INCEPTION

文  苍玮       供图  万达院线 

星期天的早上,因为睡眠时间充足而有了比平日更为延宕的梦境,我居然第一次梦到去看电影,电影就是《盗梦空间》。当然,我没有厉害到能梦成电影本身,而是梦见去万达影城看电影,可是拿出来一张又一张换票券,上面都印着其他电影的名字,我也被礼貌地拒绝入场。可能也只有和梦境有关的电影才会出现在梦境中吧,《盗梦空间》(INCEPTION,又名《奠基》),是这个暑期最热门的电影,此时已经在世界的其他各地放映了一个月,蝉联了北美票房的3周冠军,在全球最大的电影资料数据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被超过8万名观众评分为第三位的佳片,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9月将在中国上映。
电影是成熟工业化的产物,然而对于观影者来说,它只关乎精神层面,看电影的感受,终究是一种很飘渺的东西。但也确有观众因对某部片子意见相左而针锋相对,不知是捍卫电影本身还是捍卫自己的品位和思考的权力以及成果;至于各种媒介经常把这种感受渲染得过分浓烈,总似剖白对于票房的觊觎,有商业化的嫌疑。 INCEPTION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无疑,尽管年初的那部《阿凡达》已经因为创造出了石破天惊的票房数字让其他电影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尺度上终不能及而怆然涕下,但电影毕竟是驰骋想象力的造梦工程,前有古人后必有来者。7月30日刚刚过完自己40岁生日的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擅长科幻剧本创作的弟弟乔纳森·诺兰是一对正才华鹏展的双子星座,只不过哥哥是万众瞩目的天才导演,而弟弟除了作品之外,并不太为人所关注罢了。他们如此年轻,已跃上世界之巅。
INCEPTION据说是一部坐在电影院里也要看三遍才能看懂的电影,这样很好,北美不菲的票房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诺兰迷们反复走进影院参悟剧情而贡献的,这和我们常有的情形正相反。能够反复就说明脱离了肤浅娱乐的标签,让人为了情节、线索和人物命运纠结要比为了耽误了时间、金钱和感情纠结要美好一些。本片引进时148分钟据说一刀未剪,片方极力保全整版的意图不难理解,全部展现尚且很难看懂,如若动刀则更割裂;而从监管者来说,一般都是能看得太明白的方才剪去,既然有看不懂之虞,就正好随它去。
主流媒体对其几乎是一边倒似的赞美:诺兰与弗洛伊德的相遇、任何人都未曾有过类似经验,等等。当然,也有声讨的,比如“少做一些白日梦,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INCEPTION沉闷的真相中觉醒。”(《纽约》杂志)
诺兰用INCEPTION之前的11年时间、6部电影铸成了名山事业,他自认与乡党前辈希区柯克一样,是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而这一点也得到公众的带有期待性的认同。英伦迷离的雾霭、幽深的古堡田园是这样曲折萦回的心灵诞生、成长并获得匪夷所思的灵感力量的必然环境吧?所不同的是,希区柯克23岁拍摄了第一部默片,诺兰28岁从6000美元拍摄的《追随》起步;与拍摄INCEPTION的诺兰同年龄的希区柯克,正在推出《贵妇失踪案》、《牙买加旅店》、《蝴蝶梦》一系列代表作;希区柯克60年拍摄了超过50部影片,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诺兰被目为悬念大师的接班人;当然还有一点相同,希区柯克生于1899年8月13日,两人都是狮子座。这种比较进行下去会很有意思,比如希区柯克生前就被看做是最伟大的导演,却从来没有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8年,诺兰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让全世界为之绝倒,但同样没有赢得奥斯卡的青睐。希区柯克电影中具有多重人格的主人公们是精神分析学的绝好样本,而他本人,当然被当做“电影界的弗洛伊德”;诺兰亦遵循着这条创作理念或者说是这一类人头脑中天生的思维方式,INCEPTION呈现了一个充满隐喻的影像故事,一个形而上的难题。
诺兰对于本片核心理念的表述是:“人的想法是最顽强、最具活力的寄生物,它一直存在于你心灵的某处。由此,我想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那就是有人擅长侵入你的梦境空间,而且是实际的侵入,并偷走你的想法,无论是多么私密的想法都能取得。”我们常说有想法是伟大的,更伟大的是去执行。在平凡人庸常的工作状态下,这句话无论怎样总有点励志的味道,但对于以创意为最核心竞争力的电影人来说,有新奇的想法,这想法还得能够被影像化,才形成一个闭环,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所以,在这个领域,平庸和杰出才那么泾渭分明。从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想法被颠覆的角度,INCEPTION和《黑客帝国》被相提并论,诺兰说后者探讨的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真实还是想象”,而自己的新作着重于“我们要如何创造真实”。
INCEPTION的前期宣传很强势,这样的大导演再战江湖也没法不王者归来,所以在影片真正上映的时候引起了“是否与期望不符”的争议,这种争议的主要焦点又落在口碑和票房这一对长久的老冤家孰强孰弱不得均衡方面。其实影片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宣传,因为除了主创人员,没有人能弄明白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剧透不出来连贯信息令情节云山雾罩,也不能用以往的类型片经验作为参照,原因在于这根本就是一部导演头脑中生长出来的独特作品。诺兰用6部作品已经奠定了自己“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导演”的名号,而这一次,问题是他从16岁就开始酝酿的,剧本是他七八年前就完成了初稿的,自编自导的这部电影完全原创。从之前的6部影片创作时不担心观众看不懂,到本次要“探寻电影对人脑运作表现力的极致”;从前几部电影擅长做时间上的颠覆到本次连时间带空间一起颠覆。这种没有复杂创造复杂不惜最复杂也要拍的精神,使得他拍电影和我们看电影都成了极富挑战的任务,导演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应战,去接近一种在目前状况下电影能呈现给我们的最高难度,不仅要看,还要看懂,看一遍就懂还不太正常。
写到这,那种对电影渐渐远去的好感怎么好像又回来了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