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甲郭台铭之祸与惑

(2010-06-08 17:04:43)
标签:

杂谈

花甲郭台铭之祸与惑
现在是到了依靠劳动密集型获利模式起家的一代企业家们寻找一种新的运营模式的时候了,如果他们拒绝,那他们脸上的血将无法擦净。

文    胡商

时间还未过去一半,60岁的郭台铭就已经注定要在质疑与非议声中度过自己的第五个本命年,把他推到舆论风口浪尖上的是鸿海集团在大陆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接连不断的员工跳楼自杀事件。
自2010年1月23日马向前被警方断定为高空坠亡开始到5月21日,富士康惊悚发生了“十连跳”,致八死二伤……没过几天,5月27日,这个纪录又刷新到“十二跳”。
即便最冷血的看客都忍不住想要追问一句为什么。而最简单与直接的解释是,富士康是彻头彻尾的血汗工厂,是残酷压榨员工的吸血鬼,员工的自杀是不堪忍受折磨。
而郭台铭在一次次员工跳楼事件发生之后的表态,也成了其身为吸血鬼的证据。5月24日,郭台铭称,管理一支超过800,000人的生产队伍十分困难,“相信鸿海精密不是一座血汗工厂。”而此前,郭台铭说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很规范,这被群情激愤的人们认定为无耻的狡辩,他说对死亡员工的家属会优加抚恤,这被解读为其心虚的表现。在第八名员工跳楼死难之后,郭台铭指示富士康高层延请高僧做法事,这更被认为是不愿深刻反省反而向鬼神求助的极端反面典型。
尽管富士康以及郭台铭本人一再解释这在台湾是很普遍的风俗习惯,或者说是基于民间信仰的社会活动,但是,这件在郭台铭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在中国大陆终于又变成了他的新罪状。
 富士康之殇
在出现第7名坠楼者之后,据传是郭台铭亲自指示甚至是亲自打电话给太原方面邀请五台山高僧赴深圳作法,法事还未举办,即又有一名跳楼自杀者。“十连跳”几乎成了富士康的别名,而其遭受的“血汗工厂”质疑也变得甚嚣尘上。对于郭台铭的恶评也汹涌澎湃。
1988年郭台铭西进大陆时怕是不会想到有一天富士康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人民公敌”,人们不惜用最恶毒的语言来咒骂他,而且这些人基本上并不是他的员工,也就是说并不是所谓“血汗工厂”的直接受害者,如果有这些受害者存在的话。
仅在深圳,富士康的龙华厂区,就有约40万员工,其中绝大部分是最底层的一线工人。我们无法回避富士康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郭台铭强调富士康的管理很规范,但是事实似乎是“管理规定”很规范。
虽然在富士康内部保持着体恤下属的美名,郭台铭面对媒体也只表现过干练与强悍,只是现在,面对接连不断的员工自杀事件,干练强悍如郭台铭者也变得惶恐。
尽管在最初几例自杀事件发生后,郭台铭便开始想出各种办法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聘请心理咨询专家为员工做心理疏导治疗,开设“发泄室”,富士康高层甚至还主动授权提供自己的头像贴在充气人偶上供员工发泄内心情绪,甚至设定了赏格,以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关注周围人的精神状况以预防新的不测。
只是,这些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隐性血汗工厂
网上传播的一封未知真伪的郭台铭致李开复的信中写道:“对于请僧人为亡灵超度一事,我很矛盾。如事情发生在台湾,便无任何顾忌,在大陆,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我真不知道它会不会掀起更大的波澜。如舆论真因此挑起事端,于我看来,那是对往生者的大不敬。”
在这封“信”接下来的篇幅中,“郭台铭”表达了欲就为何富士康逃不出员工自杀这一魔咒向李开复请教之意,并附上“郭台铭”自己所想到的解决办法——首要的是解决员工性需求以期降低因性压抑带来的心理压抑以及引发的自杀行为,然后是允许员工像Google中国那样穿拖鞋上班,制造宽松工作环境并降低劳动强度。最后,“郭台铭”还不忘调侃一下苹果与谷歌,指称正是因为前者占据产业链下游,将利润尽数拿去导致了贫富差距导致员工心理失衡。
虽是假托郭台铭之名的戏谑之作,其中谈到的几点问题却也切中肯綮,员工心理建设的疏忽、工作环境形态的严苛其实都是源于最后一点:对利润的追求。
2009年以来,郭台铭接连拿下苹果、戴尔等诸多型号产品的订货大单,进入2010年,苹果产品的热卖直接导致总代工商富士康在产能上的严重不足,富士康在深圳招工的情形蔚为壮观,但是进入富士康的员工却几乎都在抱怨工时过长、加班压力过大,很多人来了又走了,也有人来了就再也没能离开。
客观上说富士康员工的福利待遇相对不错,从不欠薪,很多人为了多挣钱愿意进入富士康打工,为了多挣钱愿意多加班,但是对收入增加的自发性与自主性渴望,并不能冲抵因为长时间加班引发的心理压力与行为偏差。
“很多员工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主要是没有归属感,大家都是机械化地工作,很少互相交流。”那些流水线上的年轻人并不是真正的军人,在盘根错节的复杂体系和效率要求下,其感受可想而知。即便是富士康内部人员也对目前的工厂现状毫不讳言。
郭台铭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背景,靠着对自己的“狠”才成为台湾首富。现在大陆所有的富士康工厂中基层员工,几乎完全没有与郭台铭类似的生活经历与价值认同,许多年轻人无法接受这种军事化管理模式,造成如今这种后果,正如有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郭台铭没有随着时代演进而改变富士康的盈利模式。
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让郭台铭引以为傲认为成效显著的盈利模式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富士康越来越依靠劳动密集型方式来获取利润,并且这部分利润变得越来越微薄,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要求通过“压榨”员工的方式来获得基本的平衡,尽管如今这种压榨已经不再赤裸裸表现为真实的“血”与“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称其为“血汗工厂”。
在中国大陆,其实并不只有一个富士康,更多的企业甚至薪酬福利都远逊于富士康者、实行着比富士康更为严苛的管理制度与劳动强度,但是唯有外在制度建设的完善才能彻底杜绝更多的员工自杀事件。
现在是到了郭台铭们依靠劳动密集型获利模式起家的一代企业家们寻找一种新的运营模式的时候了,如果他们拒绝,那么,无论怎样掩饰,无论表现为何种方式,他们脸上的血都无法擦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