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鸣 终结暴利时代
(2009-12-07 17:22:14)
标签:
杂谈 |
朱大鸣
“房价还是会涨的,但应该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地斜坡式上涨;政府当下应该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平抑土地拍价,也就是平抑了今后的房价”。
文/本刊记者
“地产业早已告别了暴利时代,一个企业能做大当然是好事,今后有机会我还是要抓住,至少在长三角地区有所发展。”在高楼丛生的上海,拥有春之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朱大鸣坦言,在金融危机之下,企业能够生存,能够可持续发展,他觉得知足了。
从一名音乐教师跨入上海房地产业,从创办房地产营销公司开始到独立开发楼盘,朱大鸣走过了房地产业20余年的风雨之路,现在又要开启新的旅程。
今非昔比
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刚进入地产行业时的情形,朱大鸣感慨今昔最大的不同在于,地产商的资本金有着天壤之别。
“过去开发商的资本金门槛很低,可能手头只有几百万元,就可以盖楼了。”朱大鸣对本刊记者表示,随着地产市场的逐渐规范,开发资金门槛递增,预售门槛抬高,现在“没有个数亿身家,别想在大城市里玩”。
与音乐结缘的朱大鸣给公司起的名字“春之声”自然也是同音乐有关,几年打拼后,“春之声”先是成为沪上一个响当当的地产经纪品牌,曾经帮助很多开发商成为亿万富翁。而在2000年左右,一个机会又让朱大鸣从营销经纪进军地产实业,通过与开发商合作、参股,逐步独力开发地产。
不过,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面对中小开发商拿地越来越难的事实,朱大鸣也无可奈何。他转而在三四线城市开发了地产项目,虽然利润比较低,但是风险可控。
前几年朱大鸣有一个机会在上海市中心拿到了一块地,他在上面建了一栋甲级写字楼并在今年推向了市场。“虽然体量并不巨大,但黑白钢琴键盘的外观设计非常有个性,被称为‘钢琴大厦’,在上海西区成为了一个地标性建筑。”朱大鸣对于春之声大厦的满意溢于言表。
也许是教师出身,朱大鸣一直都很喜欢写博客,同时是一个活跃的市场评论人士,他自嘲金融危机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写文章了。
去年5月,在多数人都在赞同货币从紧以遏制通胀、流动性过剩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当前形势下从紧货币政策应当松绑”的文章,认为松绑从紧货币政策,让更多的企业资金链不至于紧张,企业有了活力,也同时拉动了内需,中央财政也会获得更多的税收。
去年年底,他终于看到了政府救市计划以及后续政策使得楼市回暖。与此同时,今年5月国务院下调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资本金比例,地产资本金13年来首降,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到20%。对此,朱大鸣倒是有清醒认识,“开发商还是要有后期资金来路,万一市场波动或者暂时性需求低迷,才不会崩盘”。
“面粉”与“面包”
很久没人提到的“地王”,最近重又回到人们的视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频频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拿地称王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企或者上市公司。在朱大鸣眼中,他们曾经撑起了地产行业的一片红火,但也迫使其他地产商也只能高价拿地,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怪圈。
不过,对于“唱衰派”的论调朱大鸣亦颇有微词:“好几年前就说中国的房价要大跌,上海的跌50%,北京的跌30%,但实际上不是跌而是涨。”他认为“唱衰派”误导了很多本来应该早能买到房子的人,“当时三四十万元可在一线城市的近郊买到两房一厅,但这些有能力购房的人,没有在第一时间买房,而现在手里的钱只能买一个储藏间了”。
“中国是一个人口红利国家,需求会不断地释放,以市场和需求为准绳,以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为依据,房价还是会涨的”,但朱大鸣不希望出现像“广渠门地王”那样使得周边房价一夜之间就上涨的景象,“房价应该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地斜坡式上涨,涨得过猛,老百姓的购房需求会受到压抑,对于整个经济也不利。继续让地价不断高企,更多的人会买不起房子,买不起‘面包’,政府当下应该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平抑土地拍价,也就是平抑了今后的房价”。
建言“双渠道住房系统”
没有人会否认经济基本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此前外界普遍认为,在这一轮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最先有望走出低迷。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中国经纪已经有回暖复苏的迹象。风雨过后,楼市该走向哪里?
朱大鸣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双渠道住房系统”是今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发展商品房,一方面发展保障性住房,保障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当下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廉租房,最近又有了公租房,这说明管理层也在不断尝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朱大鸣觉得让低收入者受惠的还是廉租房,等到收入提高时,他们才可能有能力去购买商品房。
不过,他也承认,一般开发商不太愿建廉租房,这就需要政府调控了,给开发商一定的优惠政策建设廉租房小区,至少能够让他们保本微利。
救市政策刺激之下,有人提出国内要警惕房市泡沫威胁,担心重蹈日本、香港地区的地产泡沫破裂的覆辙。朱大鸣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国内所谓主张‘泡沫论’的人,喜欢把中国和日本的楼市放在一起对比,实际上两者没有可比性。中国土地所有权是国有,而日本是私有;中国的土地比日本多得多,可控性很大,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始阶段;中国楼市与世界贸易市场的关联比日本小得多”。
在朱大鸣看来,金融危机下,中国楼市只下跌了零点几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地产不会发生泡沫破裂的关键,不过,“不管有没有危机出现,作为开发商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对市场趋势的研判能力”,地产行业再不是上世纪90年代“四两拨千斤”的时候了,今后也不会是暴利行业。
同题问答
《投资家》:房地产是暴利行业吗?
朱大鸣:目前的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曾经产生过部分企业的暴利,比如说土地拿得早,通过协议转让等,那些上世纪90年代一二十万的地价现在变成几百万元了。房地产行业赚得是土地的钱,现在地价这么高,房地产暴利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投资家》:你想成为地王和楼王吗?
朱大鸣:不可能,也没这个能力。
《投资家》:你怎么评价你过去1年的从业表现?
朱大鸣:我是踏着市场的节奏,理性地在发展。
《投资家》:官商勾结是房地产业的潜规则吗?
朱大鸣:有这种现象,但不是普遍现象,谈不上“潜规则”。
《投资家》:房地产开发商算不算“人民公敌”?
朱大鸣:当然不是,如果开发商是“人民公敌”,那谁来给人民盖房呢?开发商大多是有良知的,我之前已说过房价上涨不能全归咎于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