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 传奇的变迁
(2009-12-03 15:10:06)
标签:
杂谈 |
傅国涌最近一直在谈论一个话题:以2009年为界线,前30年浮在台面上的当代企业家,在未来的30年里是一定要被淘汰出局的。因为前面的成功有很多的偶然性,走的很多路是不可持续的。要想在下一个30年成功,必须理性、健康,并且有能力贡献真正的商业价值。
然而风云际会的商业故事还是令人百读不厌,成功越是偶然到连当事人都感到狂喜,就越成其为传奇。请看冯仑的自述:
1994年初,万通在西安要建一个“二十一世纪广场”。一天清晨,我和潘石屹在西安溜达到马上要拆迁的地方,蹲在一家小餐馆前吃面,心想,吃完这碗面条,你们的命运就改变了;我们俩小屁孩儿拿张支票一交,这一片所有人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而这里是西安最繁华的地方,是我心中很向往的地方。就是那次,潘石屹跟我说,他原来最大的理想就是到西安。现在忽然间,我们俩以花钱拆迁的方式都成了这片土地的主宰,内心能不得意和狂喜吗?
所幸,以今天处于傅国涌的成败分界线上的冯、潘二人来说,当然有资格将他们的商业故事延续到下一个30年。虽然最终拿下美国世贸重建项目中的“中国中心”,依然令冯仑兴奋,但从西安到曼哈顿,已经不是简单的复制。不同于上面那一段“野蛮”的文字,冯仑今天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个买卖,是个很好的生意。”
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对于悍马等汽车品牌的竞购就不那么值得赞赏了。也许人们会说,这有什么不一样呢?不都是向国外拓展吗?但你要知道,万通到了曼哈顿还是万通;而买了悍马的汽车厂不仅不一定能驾驭这个陌生的品牌,还可能会拖累自己本有的基业。
提前出版的7月最后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探讨了“中国为何没能造就全球知名品牌”。述评说:“过去联想和海尔试图通过并购拥有知名品牌的做法不太成功,最近一些想并购外国企业的买家也很可能失败。”因为“像谷歌或耐克那样把过硬的技术与市场营销策略完美结合起来是一门艺术。中国公司目前还不能掌握”。悍马也是这样。虽然中国人可能已经购买了世界上最多的悍马车,但是中国商人对于这个品牌依然是很陌生的。
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过去几年中被华尔街忽悠起来的美国汽车业过剩产能也被浪头打在了沙滩上,但这并不一定就是中国汽车业的机会。不去提高自身研发与营销的能力,妄想通过购买一个国外的成熟品牌使自己跻身于国际大公司行列,是不现实的。很多商业故事始于传奇,但没有一家百年老店是靠不断地期待偶然机遇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一段不短的历程,应该拥有自己成熟的商业理念了。
所以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并购。中铝并购力拓的失败是令人惋惜甚至愤怒的;但当月底北汽竞购欧宝方案被驳回的消息传来,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米》。当主人公稀里糊涂地从社会最底层混成当地一霸之后,他让牙医敲掉自己满口好牙全部镶上金牙。因为在他早年留下的深刻印象中,比较高等的人都镶着几颗金牙,今天他要超过所有那些人,所以满嘴都换了。当然,这个可怜人最后的结局还是失败,金牙也成为笑柄。
这两天,一提起竞购悍马,我就想起电影里那一嘴金牙。
前一篇:影像志·内蒙古荒漠蔓延
后一篇: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