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家
(2009-12-03 15:17:51)
标签:
杂谈 |
背靠大树好乘凉
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仑苏事件给了遭受重创的牛根生一个机会。你看得见未来的蒙牛乳业会比过去更强大吗?
文/本刊记者 赵锋
谁能想到牛根生会玩这手,将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的控股权交给宁高宁?但是不交给宁高宁交给谁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宁高宁不仅可以算是国资背景企业家中的老大,还被称作是“财技过人的红色摩根”,其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元的大开大阖的资本运作手段与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素养都被认为使投资者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因而有舆论评论称,在帮助牛根生度过蒙牛乳业危机的问题上,他的确是目前国内的最佳人选,而“走到今天,可以说蒙牛是幸运的,牛根生是幸运的”。
在外界看来,牛根生是带领几乎崩溃的蒙牛乳业走上了浴火重生之路,仿佛在又一次创造草原奇迹。不是有人已表示相信了吗,对牛根生和蒙牛乳业而言,被中粮集团收购是既找到了一个树大根深的靠山,又避免了外资的趁虚而入;同时,有了中粮集团的帮助,牛根生这位蒙牛乳业董事长从前“憨厚而自信”的笑容也将从此在销声匿迹多时之后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大大方方地接受媒体采访,上电视、上报纸、上杂志和到各种峰会、论坛上演讲?可能,更重要的还是纷至沓来的各大投行对这笔中国食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宗交易的认同。例如,原来预计蒙牛乳业的净现金到2009年底将录得17亿港元的摩根士丹利就说,通过公司发行新股,现在这一数字会增厚到44亿港元。
所以还是先不要听牛根生此前那些蒙牛乳业“不差钱”和“如果有资金链的问题,我们和宁总不会一拍即合”的话吧,诸如“去年底的现金储备约12亿元、今年年中会有至少32亿元以上”之类。在业内眼里,市场策略一直是高投入、利润率并不高的蒙牛乳业在经历三聚氰胺和特仑苏OMP事件接连打击后,也许就像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所分析的那样有二三十亿元的资金缺口,而中粮集团的入股刚好将使它得到或可大致堵住目前窟窿的30.58亿港元现金。瞧瞧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乳业分析师陈渝是怎么说的:“以牛根生不轻易言败的行事风格,若非迫不得已,他不会情愿交出控股权。”
不过,眼下可能没人怀疑牛根生关于中粮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客户网络、成熟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等资源和经验及其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有助于夯实蒙牛乳业食品安全和全球化战略基础的乐观预期。其理由在于,除了能帮助蒙牛乳业缓解或解决资金压力外,中粮集团的国资背景被认为还会为后者带来政府越来越大的支持力度,更何况作为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的中粮集团还承诺不参与蒙牛乳业的具体经营和管理,也不改变其现有经营团队及战略方向,而宁高宁“作为股东,如果蒙牛有什么发展计划,中粮将会非常支持”的诺言无疑更是蒙牛乳业的福音。
唔,看起来一切都是因祸得福。假如没有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仑苏事件,牛根生估计还会坚持排斥中粮集团。或许还是颐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吉舟说得对:“牛根生及其团队懂得市场,会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