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家·吕益民新信托推

(2009-08-01 10:54:38)
标签:

《投资家》

第7期

金融家

财经

分类: 其他

  吕益民新信托推
  从黄金信托创立者,到红酒信托、普洱茶信托发起人,再到艺术品信托的设计师,国投信托总经理吕益民成就了一段现代晋商的“另类”传奇。
  文/《华夏时报》记者 朱湘莲


  汇通天下的晋商曾以票号驰骋明清金融市场,虽然昔日辉煌不再,但是精明谨慎、擅长理财的天性还是在当下一些山西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其中,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国投信托)总经理吕益民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
  在复杂甚至风险高企的现代金融环境里,吕益民在把握风险的同时更多还是强调“创新”,从黄金信托,到红酒信托、普洱茶信托,再到艺术品信托的倡导与设计,吕益民自称要“将另类信托投资进行到底”;而在前不久中国信托业每年一度的“诚信托”评奖中,吕益民代表国投信托领取了这一行业历史上的第一个“另类投资信托计划奖”。
  
  “中国黄金信托第一人”

  
  对于身处竞争环境中的市场主体,创新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逼出来的,国投信托也不例外。
  吕益民坦言,面对压力和问题丛生的竞争环境与强手如林的行业对手,如果只做传统业务,那国投信托将永远复制别人的产品和业务。带领团队根据公司的特点寻找发展定位,吕益民最终为公司确定了“中等资产管理规模、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强、品牌突出”的定位。
  正是这样的定位,使国投信托在应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恶劣环境时,一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008年,当许多金融机构都麻烦缠身自顾不暇时,国投信托却凭着另类的黄金信托、红酒信托等产品独领风骚,减小了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规避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剧烈震荡的风险。
  而实际上,吕益民主导的黄金信托业务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成型。
  “2007年8月份,我在一个会议上听到上海黄金交易所宋钰勤副总经理说:与其‘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能实现藏金于民?”吕益民对记者表示,“信托公司本身就是高端客户理财,投资品的选择很重要。黄金既有商品属性,又有货币属性,同时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大家对黄金的认知也很高。藏金于民,首先是藏金于高端投资者,再慢慢普及推开。”吕益民觉得黄金信托很值得做,于是这位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老牌博士生,同时已经是几所大学兼职教授的总经理,再次走进考场,考取了“国家注册高级黄金投资分析师”的职称,同时带领团队开始了黄金信托投资产品设计、风险评估、投资者教育以及和监管层的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两个月后,在中国证券市场沪指近6000点高峰的时候,国投信托成功发行国内首款黄金信托。当时投资人正处于狂热炒股、炒房的时候,国投信托另辟蹊径,作为第一家机构投资者投资黄金,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最终的结果是,购买了这款信托的投资人不仅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同时还避免了2008年股市单边下跌的损失。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国投信托共推出五款风格迥异的黄金信托产品,吕益民也被誉为“中国黄金信托第一人”。
  对于未来的投资品种选择,吕益民依然坚定地看好黄金:“黄金具有高度的国际性和标准化,相当于全球就炒这一只大盘。它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既可做多又可做空,还可以有一定的杠杆,这些特性都是股票所不具备的。因此,黄金信托可以满足从低到高各类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要求。”
  
  另类投资的倡导者
  
  经历了黄金信托的成功尝试,吕益民更是对另类投资寄予厚望并进行了大胆尝试。
  2008年7月,国投信托和中粮君顶酒庄共同推出国内首款红酒财产信托;2009年1月,国投信托乘胜追击,推出了“云南红”红酒信托和“龙润普洱茶”信托。这几款信托均受到了高端投资者的追捧,一经推出,很快就募集完毕。
  “在股权资产和债权资产证券化占主流的市场,我们进行了将实物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实践。”吕益民告诉记者,这几款实物财产信托计划都还在存续中,目前标的的市场价格已经有了可观的涨幅,投资人的收益应该不错。
  艺术品市场也是吕总长期关注的一个投资领域。2009年6月中旬,国投信托推出的国内首款“盛世宝藏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亦已募集结束,这是吕益民和他的团队历时两年研发的成果。
  “真正的顶级艺术品,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其投资价值绝对不亚于盈利良好的企业资产。我们看到,艺术品已被国外一些金融机构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但艺术品在国内还远没有金融化,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投保,在银行也无法作为抵押品获得融资。”吕益民认为,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创造了大量的稀世珍宝,但对艺术品金融属性的认识却非常落后;可喜的是,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鉴赏、投资和收藏的热情也在升温,“这是艺术品金融化和艺术品市场大发展最宝贵的投资者基础”。
  从黄金信托,到红酒信托、普洱茶信托,再到艺术品信托,国投信托在另类资产信托领域不断拓展。吕益民告诉记者,国投信托选取此类项目时很谨慎,关键是看标的物是否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这些资产将来必须能带来一定现金流,既能保值增值,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相对容易变现,既能满足高端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又对提高生活品位、满足精神需求有意义”。当然,既然是另类,就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循,也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强的风控能力。
  吕益民强烈的创新意识更是激励着他的团队,在他看来,如果一直满足于做传统业务,在产品设计方面没有挑战,公司团队的投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活力就会退化,“就是要鼓励创新,使国投信托的业务人员时刻保持激情与活力,这是公司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正如他在领取“另类投资信托计划奖”时所讲的:“在国外,只有一流的金融机构才能另类创新,因为另类创新不仅要求产品设计人员能力强,更要求金融机构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如履薄冰的信托人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凡的市场业绩,但是对于信托行业,吕益民还是保留了十分的清醒。
  毋庸讳言,虽然不是新兴事务,但信托在中国的确是一个有些特殊的细分金融行业。
  尽管经历过大大小小五次整顿,但多年前的信托乱象却还留在大家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有人说信托是“金融超市”,是“金融轻骑兵”,也有很多人认为信托是金融业的“坏小孩”。
  吕益民曾任或兼任多家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的副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长期从事金融证券、股权投资、信托投资工作。十几年的金融从业经历,使他对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信托业的发展和变迁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
  “实际上信托公司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被问及为何选择信托业,吕益民说这种选择与国投信托的全资控股股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战略有关,“当年信托行业可以投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实业投资各板块的协同性更强一些”,国投信托从收购到发展,正处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王会生总裁提出二次创业时期,把金融业务提升到国投公司“三足鼎立”业务格局中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
  吕益民介绍,与其他老牌信托公司相比,国投信托的历史并不长,从收购沈阳一家信托公司到2006年迁址北京,真正从事市场化的信托业务也就两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盈利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在迅速攀升。
  虽然国投信托连续几年在业界盈利不菲,但从吕总的脸上丝毫看不到些许的喜悦,相反却有些忧虑。
  “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吕益民坦言从事信托行业压力很大,而这压力首先直接来自市场,比如不久前基金专户理财门槛降低和证券公司开展直投,对信托公司就影响很大,“近年,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放水养鱼’,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信托公司原本有优势的领域,一经放开,对信托公司的生存空间是一种挤压。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是公募,公众对其品牌的理解更快,而信托公司不能做公开销售与宣传,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在客户群体、募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上都有先天局限”。
  “信托公司还面临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没有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吕益民以商业银行为例,有10个贷款项目如果其中1个有损失,可以用另外9个项目的收益去弥补那些损失,而信托公司每一个信托产品财产都是单户管理,这样其他信托产品和自有资金的收益都没法去弥补,这就要求所有的信托产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实际上,从古至今,不论是做金融还是做实业投资的,想必没有人可以保证所有的投资或贷款项目都是能够盈利的,只赚不赔的要求似乎有点苛刻。
  吕益民介绍,目前信托行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还有很大缺陷,信托公司不能承诺收益率,投资者应风险自担,但是如果预期收益达不到尤其是损失大了,大家不问青红皂白都会指责信托公司。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无论来自什么方面的风险一旦出现,板子都打在信托公司身上。
  与此同时,行业标准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吕益民表示,公募证券基金行业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基金合同、发行渠道、管理费率等,都有行业通行并认可的标准,而信托的私募特性,决定了投资者、管理人、产品结构、信托报酬都因项目而有不同设计。作为金融服务业,别的行当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而唯独信托行业没有。信托报酬有收万分之几的,也有收百分之几的,原本就没有多少话语权的信托公司为了争取业务竞相降价,打价格战,这就导致信托公司有些业务毛利率过低,“信托公司有些项目是含着眼泪在做的,投入的人员和成本与收益严重不匹配”。但为什么大家还是愿意做呢?这就涉及到行业中公司评级的指标设计问题。
  在吕益民看来,这是个导向性问题,“目前信托行业评级标准中信托资产规模和信托收入占有很大权重,这不是很科学。一讲到信托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信托资产规模,似乎管理规模越大,管理能力就越强。其实这是两码事。目前绝大多数信托资产都不是由信托公司来管理的,信托公司只是一个受托平台。”
  “如果说信托行业是个大花园,这里既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芬芳秀美的小花。我们国投信托既会种树,也会养花。”吕益民认为,评价一个信托公司,只要看其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就能得出基本的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