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非常家族”企业之苏泊尔

(2009-08-01 10:59:04)
标签:

《投资家》

第7期

特别策划

财经

分类: 封面

  “非常家族”企业之苏泊尔上阵不过父子
  “我认为没有百年企业,所以尽早把资产分散至各个行业。”苏增福把这种方式比作是一个让企业长寿的办法,儿子苏显泽则说,“苏泊尔未来的接班人,不一定姓苏,但他一定是苏泊尔最优秀的人才”。
  文/本刊记者 张安妮

特别策划·“非常家族”企业之苏泊尔


  先听一个故事——
  一个父亲和儿子打赌,他们要走到前面的一棵树下,但要看谁的脚印更直。前进中,儿子一边走一边看脚印,父亲却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树。结果,当他们走到树下时,回头看看,父亲赢了。
  讲故事的人是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显泽。
  1994年,他与父亲苏增福在台州市玉环县创立了“苏泊尔”的品牌。一晃15年,“苏泊尔”早已走出了出生地玉环县。曾经名噪一时的SEB收购案不仅让其成为带有国际标识的品牌,更成为跨境并购案中的典范。
  现在,“苏泊尔”依然稳坐中国炊具行业龙头的交椅,但其所投资的行业已涉及岛屿开发、码头、房地产、塑胶、制药、包装和金融业等。
  一如苏显泽讲述的这个故事,“苏泊尔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父亲苏增福的态度则是,即使最长青的企业,也需要到更广更大的世界中发展,如果这样的发展可以为品牌的下一步方向奠定更雄厚的资本基础,那无疑就是一种双赢的方式。
  
  肩膀上的儿子
  
  “少帅”,媒体惯用这样的称谓来定义“苏泊尔”第二代掌门人——苏显泽。谦逊、自信、沉稳且锐气十足,是大多数与其接触过的人给予他的评价。
  苏显泽毕业于浙江大学,他的专业是生物学。在十多年前的苏显泽看来,18岁才走出玉环县的自己理应属于杭州这样的城市。所以,即使在毕业之际,时任玉环县农机厂厂长的父亲苏增福如何希望他这个大学生儿子回家乡帮自己,他依然坚持要留在杭州。
  无奈之下,父亲直接将其档案调回玉环,托人把他分配到县里的乡镇企业局。就这样,苏显泽再次回到了阔别4年的家乡。
  “那个时候爸爸是玉环县农机厂厂长,当时的民营企业人才是非常匮乏的。所以他非常希望我回去能够帮助他在市场、在技术方面有所拓展。但是,我觉得对当时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考进大城市最后又回去,这个反差非常强烈,内心一下子没办法平衡。”苏显泽回忆。
  就像众多实业家一样,“苏泊尔”的前身亦是做OEM起家。1989年,45岁的苏增福利用农机厂积累的300万元利润改造了一条压力锅生产线,而品牌就是当时驰名的“双喜”。虽然其代价是每年支付300万的商标使用费,但是五年后,1994年,这家“玉环双喜”年产值就以1.8亿的成绩超过了“双喜”;同年,苏增福停止了商标使用,与儿子苏显泽共同创立了“苏泊尔”,并注册了“SUPOR”的英文名——苏显泽解释,“SUPOR”取义于“SUPER(超级)”。
  追忆这段从大学毕业到被迫回乡,又到创业之初的经历时,苏显泽只说了一句话:感谢父亲。
  “我起初做的是车间的设备安装,后来慢慢走向营销,当我对这个行业熟悉之后,才开始负责苏泊尔的全面工作。回头望望走过的路,其实是苏泊尔给了我更多的机会。”认识苏显泽的人都说他性格温和。很多人以为当年被父亲“逼迫”回到玉环,他会去争执,会存在不情愿,会埋怨,但是他没有,不过他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要问换做我是父亲我会怎么做,我想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都会有一种选择,晚辈到一定的年龄会有自己的主见,我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其实,一直以来,苏显泽也不承认自己目前的状态是“成功”,就像他说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他心中,父辈从一间破旧的房子开始艰苦创业,为了节省成本,可以亲自焊接生产设备,这样的精神与劲头才是成功的象征。
  而现在,“苏泊尔”的总部已从台州玉环县迁至杭州市,同时,在武汉也设置了自己的研发基地,但“苏泊尔”似乎依然属于玉环县和台州市。
  “因为他们父子都是不忘本的人。”一位台州的同乡这样描述苏氏父子。“今年3月份,苏泊尔注资8000万开工总投资达1.3亿的玉环大麦屿岛隧道建设。”
  “苏泊尔”最初的生产基地就在玉环县陈南村,这里几乎人人都知道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苏增福,40岁之上的同乡一般称呼他“老苏”,而这位“老苏”却索性自称“老农民”,虽然他也曾服役海军8年,把压力锅产量做到中国第一,得到了“锅王”的称号……
  
  取长补短的父子档
  
  “我与父亲,恰好可以取长补短。”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苏显泽用“取长补短”这个词总结了他与父亲苏增福之间的关系。
  其实,熟悉“苏泊尔”与苏氏父子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们一路走来的经历。在这样一家成功出售部分上市资产的家族企业,用“上阵不过父子兵”来概括并不为过。
  1995年,亦是创业前期,“苏泊尔”曾凭借“第一个执行国家生产压力锅新标准的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新标准”给行业也带来了新的洗牌机会,但让苏氏父子没有想到的是,竞争对手竟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准则人为制造了一起“苏泊尔压力锅大爆炸”事件——那是1994年,“苏泊尔”早已成为中国压力锅的第一品牌。
  彼时,还在度婚假的苏显泽迅速返回公司,选择用法律的武器还原事实真相。当公道成功讨回,他更坚信了这样的道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命力所在。
  “在父亲眼中,苏显泽是没有让他失望的。”台州市一名熟悉苏氏父子的知情人对记者表示。
  事实确实如此。2004年,持续三个月的“特富龙”事件再次把“苏泊尔”推到风口浪尖,而正是在这一年,“苏泊尔”选择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受“特富龙”事件影响,苏泊尔上市首日大跌8.27%,成为沪深股市八年来第一只上市当天就“破发”的个股。
  时任总经理的苏显泽一度慨叹:“我们做实业起家,对股市一窍不通。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我真想将这些股票全部回购退市,不玩这样的游戏了。”但是,选择上市,无疑是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
  2004年10月11日下午,当苏显泽听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宣布“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使用特富龙涂料的不粘锅产品中,均未检出PFOA(全氟辛酸及其盐类)残留”时,心中总算舒了一口气,消费者误会的“不粘锅”终于重新回到市面上,“苏泊尔”的股价也开始趋向正常。
  这一年,苏显泽不到40岁,这些频繁密集的“悲喜交加”再度成为他的一个成长阶梯。如果说,从父亲那里耳濡目染的是“老一辈的耕耘与收获”,那么这样一份经历无疑让他理解了“责任感”。
  
  做长寿企业的智慧
  

  在苏显泽的办公室,挂着一幅画,画面上一位清癯老人正凝神于眼前的黑白方圆疆界。这是他的崇拜对象——围棋大师吴清远。
  “吴清远大师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年过90岁的他,还在研究围棋。这种执着的精神令人尊重,我很想有这样的境界。”苏显泽也爱下棋,“因为围棋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精神,只有黑白之间的智慧较量,而没有将卒间的差别”。
  围棋世界是这样,在公司的管理中也是这样。
  2006年8月份,时任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苏增福宣布,即将与法国SEB集团签署《战略投资框架协议》:SEB将取得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52.7%到6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股方。消息一出,业界哗然。
  “苏泊尔”投资的某公司一位总经理介绍,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关注,它不仅是国内证券市场采用部分要约收购的第一个案例,并且使得炊具行业内的6家同行企业在北京联合发表紧急声明,以“危机行业生存”为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反垄断调查。那时,很多公司内部的高管和员工都不理解苏先生的这种做法,“但是要知道,法国SEB是一家有着近150年历史的全球最大的小家电生厂商。联手SEB无疑将给‘苏泊尔’的品牌带来全球化市场基础和资金实力,如虎添翼”,这位总经理一再强调苏增福彼时的智慧,以及苏显泽在策略上的配合。
  很多人将“苏泊尔”与SEB的联姻比作苏氏父子将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拱手相让外人,但在他们父子心中,“孩子”未来更宽广的路途显然要比眼前的利益重要。
  事实胜于雄辩,股市从2006年至今的状况说明了一切。
  通过出让股权,苏增福和苏泊尔集团获得了大约2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本支持。
  2008年4月,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苏泊尔越南基地顺利竣工投产,虽然这是集团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但他们笃定,五年内,“苏泊尔”在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额将占中国市场的一半,力争成为东南亚炊具和厨房家电市场的第一品牌。
  同年,玉环县大麦屿港又迎来了一艘名为新兴隆97号的集装箱货轮,这是大麦屿港往返广州内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的标志,而它将成为连接中国南北航运的一个重要中转港。
  它的投资方就是“苏泊尔”法人代表苏增福。现在,他在港口开发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数亿元。在他心里,这里绵延十几公里的海岸线,就是“苏泊尔”的未来。
  与大麦屿岛隔岸相望的,是被视为“东海明珠”的大鹿岛。几年前,苏增福用6000万元换来了它“国家4A级名胜景区”的头衔。如今,来台州旅游的人都要到此享受一下山中的清凉风景。
  相比这些成功,玉环人说苏增福最大的成功其实是培养了一个优秀而且合适的企业接班人——苏显泽。
  虽然苏氏家族目前以36%的股权保持了“苏泊尔”的第二大股东地位,但苏显泽显然不在乎转向“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这不仅是因为集团中还有港口、海运、医药、房地产等多重事业为家族所掌握,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企业始终是社会的”——就像围棋的世界,掌控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最终的归途,这个过程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
  苏显泽一直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没有百年企业,所以尽早对旗下企业进行处理,然后把资产分散至各个行业,这将是对股东最大的负责。”苏增福把这种方式比作是一个让企业长寿的办法。
  苏显泽也一直记得苏增福从小告诫他的价值观:人不是为了钱才去做事的。所以,他说,“苏泊尔未来的接班人,不一定姓苏,但他一定是苏泊尔最优秀的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