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振兴的关键是练好内功
(2009-07-24 12:56:57)
标签:
《投资家》第4期报告会财经 |
分类: 报告会 |
振兴的关键是练好内功
汽车产业不能仅仅盯住市场销量,不能光等着政策救援。
文/本刊记者韦红萍
《投资家》:您觉得新能源汽车要成功进行产业化还面临哪些制约?从政策层面上国家应该给予哪些扶持?
杜芳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和成本。现有的技术下续航里程太短,如在纯电动模式下现在能达到的续航里程最高的也就100公里左右,这与传统的动力技术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另外,成本太高,一个锂电池就得好多钱。造价高,消费者不愿意买。政策上,国家所能给予的就是补贴,降低购买成本,促进销量,激发企业动力。前些日子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起启动的“十城千辆”项目已经针对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了补贴。对于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每辆最高可获得5万元的补贴,纯电动6万元。政策上,国家态度已经明朗,并已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投资家》:《规划》兼并重组,这种重组是否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可以与世界巨人相抗衡的巨人?
杜芳慈:从市场角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并重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有时候也不一定,比如说我新建一个厂,所花的钱所耗费的精力带来的好处很可能比我兼并一个厂还合适。因为时间也是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源。我兼并一个厂两年投不了产,工人老跟我闹,那还不如我新建一个厂。所以说不能从绝对的角度来说就是有利的。这要基于企业自身的收益成本的考虑。这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我们不能为了“兼并重组”而兼并重组,这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政府提倡,企业基于自身考虑来操办。而如果市场行为的兼并重组由于不同区域间体制、机制、税制等障碍难以推动,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加以推动。另外,要与世界巨头相抗衡,“大”并不一定就是竞争力。通用足够大吧,但是它出问题了。保时捷很小吧,但是它收购了大众。所以说“大”只是竞争力的一个方面。竞争力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公司的资本运作、管理水平、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上。修炼好自己的内功还是最重要。
《投资家》:《规划》此次对小排量汽车的特别关注以及“汽车下乡”政策将会给自主品牌带来哪些机遇?
杜芳慈:集中于低端经济型车带来的价格及成本优势是我国自主品牌与世界巨头角力的最主要资本。因而我们的产品区间也主要集中于小排量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刚发布的2月份汽车销量统计数据显示,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销售增长18.78%,市场份额上升了7.71个百分点,销售前十名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占据了四个。这应该是国家政策的效应开始显现了。但是,机遇对所有的公司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仅仅盯住销量这个数字,在量大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抓住机会加大我们的技术研发力度,完善我们的售后服务体系,不能光等着政策来救援。还是那句话:修炼好自己的内功。
《投资家》:有观点认为,这是进行海外抄底的好时机。您如何看待?
杜芳慈:首先,得先看自身的能力。虽然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我们自己长大了一些,但相比于巨人而言,我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要吞下大象还不是那么容易。其次,要看抄什么底,整个企业工厂还是技术?我个人主张购买技术。并购工厂,一来工会问题很难解决;二来还会遇到文化上的阻力。文化观念的不同,很难用管理中国工厂的模式去管理海外的工厂。上汽双龙的失败就是一个前车之鉴。技术就不一样了,买进成熟的技术可以迅速地提升我们的技术能力。不过,购买技术也存在风险的问题,取决于对技术的甄选,要能识别出好的先进的技术,还要会谈出好的价钱。
《投资家》:您如何看待我国汽车业的前景?
杜芳慈:这次国家给予汽车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是这么多年来最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盲目的乐观。有很多人总觉得汽车振兴规划来了,两年后中国汽车企业就很强了。汽车规划的出台是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出台的一个临时性的措施来刺激需求,从长期来引导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优化。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需要时间来积累。譬如说我们练功,练两天能变成李连杰吗?不可能!只是现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时机,看我们抓得住抓不住。所以还是要练内功,多积累,前景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