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道·正是甄选企业时(一)

标签:
《投资家》第1期资本道财经 |
分类: 资本道 |
正是甄选企业时(一)
——访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创始及总裁合伙人汝林琪
文/本刊记者
一场发端于华尔街的次贷金融海啸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席卷了各个行业,在一片凋零的资本市场里甜蜜惯了的幸福VC(风险投资)也从云端回到地球。
由于流动性的突然逆转以及众多上市公司市值的大幅缩水,其实也为众多手持充足现金的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整合或者进入某些行业的良机。眼下,投资家们正在考虑如何挖掘出严冬里的下一个金矿。
2008年末,在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就VC在全新经济环境下的生存之道的问题,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创始及总裁合伙人汝林琪女士接受了《投资家》的专访。
美国VC减半会否在华重演
《投资家》:2007年开始次贷危机,发展到2008 年的金融海啸,不断地在全球蔓延。那么,回顾2008年KPCB的投资是怎样的?
汝林琪:回顾2008年,凯鹏华盈中国基金一共投了10个项目,新的基金成立以后一共投了15个项目。
比起其他的同行,我们的速度还算是比较保守。然而,与我们自己的投资历史比照,依然感觉现在投资的速度过快。KPCB在这个行业有将近10年的投资历史,投了将近50家企业,而过去18个月我们投了15家企业的速度远远快于之前10年投的50家企业。
VC其实分为5个阶段:一是融资,二是投资,三是帮公司建设,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四是帮公司上市,但这不是尾声,最重要的是第五个阶段,是帮助公司上市以后,继续帮助树立一个里程碑,构建一个更伟大的企业。
在中国的VC行业,过去2、3年比较注重前四个阶段,通常忽略了第五个阶段。而美国30多年来的历史验证,一个VC成功与否,不应该仅仅考量融资的速度、数量,还应该更加注重投资企业家的质量以及我们自己能为这个企业所带来的长远的价值。
汝林琪:200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资本市场,面对很多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放缓投资节奏,重点帮助被投企业过冬确实是VC共同面对的问题。
假若未来5年所有基金都面临无法退出的话,创投行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整个产业链会受到很大伤害,从上游来讲,全球掌管几万亿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对冲基金,这些VC的股东资金链会断裂,会谨慎筛选投资、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
最新从美国硅谷传来的消息是,预测美国未来五年VC投资会消失一大半。在中国,应该不会有如此残酷的情形出现。目前,美国的融资量是中国7倍左右,未来要缩减60%甚至更高,假若中国跟美国保持类似比例的话,中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