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中国金融投资产权报告(四)

标签:
《投资家》第1期报告会财经 |
分类: 报告会 |
中国金融投资产权报告(四)
卖方分析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的步伐正在放缓,今年数额最大的一笔是4月份光大银行剥离了142亿不良资产,共25个资产包,其中长城公司成交了10个,信达公司成交了8个,东方公司成交了7个。2008年6月,农行首次披露其不良贷款余额为8179.73亿元。这将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最后一块大蛋糕。但是,农行的不良资产中有3000亿元是历史形成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信用贷款,不能回收的可能性极高,此外,农行的不良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分布在县以下区域,回收的实际难度较高。
目前国内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剥离并实现了上市,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将不再有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带来的不良资产供应量有限,亦不构成对市场的冲击,不良资产市场的供应量将持续减少,最终将保持稳定,并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
综合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在一级市场中参与不良贷款收购会日趋谨慎:四大公司均正值转型阶段,收购不良贷款已非它们的首要政治任务,“效益最大化”才是公司需要面对的首要目标,且各家企业涉足其它金融业务又占用了大量资金,故而AMC在选购银行不良贷款时,眼光会更加挑剔。
在不良资产的一级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交易对象只有AMC,资源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垄断。因此,要真正体现出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效果,就需要在不良资产的二级市场中选择一种公开、非定向的交易方式,使它的交易对象能够覆盖所有的市场投资人。产权市场无疑具备这样的特点和优势。
对产权交易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产权交易机构所处置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目前在产权市场中还活跃着一批不良金融资产投资者,他们不但在产权市场中作为投资者购买不良金融资产,还会经过拆分整理后在产权市场出售所购买的不良金融资产。这一部份投资人是产权市场极力培育的金融资产交易“做市商”。这反映出产权市场在金融资产交易领域不断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构筑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平台方面的信心和努力方向。
市场环境满意度
数据显示,没有投资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环境“十分有利”,15.38%的投资人认为环境“基本能够保障”,76.92%的投资人认为环境“有待改进”,7.69%的投资人认为环境“非常不利”。
在对不良金融资产交易的规范性和公平性调查中,7.71%的投资人认为“已经达到预期”,43.64%的投资人认为“基本达到预期”,39.46%的投资人认为“有待改进”,9.19%的投资人认为“远远达不到预期”。这说明,投资人对整个客观环境的改善仍有信心,但希望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