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月旅行(三)——当东方米米遇到西方星月活动现场记录(中午八卦篇)

标签:
珍妮儿四合院签名绿笛星月 |
上回书说到:时钟指向12点,上午的活动结束。接下来讲讲午饭前后私聊的事儿。
话说,我们一行大大小小12人来到王府井教堂南边的饺子馆。在路上,我趁机和珍妮儿聊了一会,她的出现唤醒了我对英语口语表达的欲望。我们聊到此次的场地,如同大部分人,她对这座宅子充满好奇,房屋的设计、边廊、窗棂她都 一 一 拍照;我们聊到破旧立新,她说美国也是这样,直到没有可拆的才发现原先的旧物存在的意义;最后,话题回到她的作品。我问她:以这些不受人待见的动物作为主角儿来创作,是不是因为她希望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她说,她希望人们能全面地认识这些动物,不要道听途说,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应该尊重。我告诉她,相比于《星月》,我更喜欢《绿笛》,因为,《星月》在表达个体的独特性时还是兼顾群体的认同。而《绿笛》则是纯粹的成长笔记,作品很肯定地告诉我们:长大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自己不丢弃,独特的你就不会消失。珍妮儿笑了,她说,作者书写作品是在疗伤。《绿笛》可以看成是她的自传,她也有那样一段拒绝长大的日子、也有闭门不出的心理疗伤经历以及豁然开朗的体悟。对于一些孩子来讲,会有这样一种惶恐:长大似乎就是变成那种“无聊的大人”,长大会有很多烦恼、长大会丢掉生活的乐趣。《绿笛》用富有深意的小蛇蜕皮的过程来安慰和鼓励孩子们接受成长的事实。我又问:在你的图画中,为什么那么注重细节?(潜台词类似于小逗逗妈说的“这样画,岂不是要画成老花眼”)她说:哦,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如此奇妙,我想不出理由不把它们真实呈现出来。直到坐到饭桌前,我还在问(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嘛),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那样失礼。特别感谢金牌翻译晶晶,她居然把我无法用英文表达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贴切地讲给珍妮儿听,印象中,珍妮儿听后眼睛一亮,很肯定地点点头。
呵呵,红泥巴就是了不起,这顿饺子吃得那叫丰富,馅料有7、8种有西红柿鸡蛋、猪肉茴香、鲜虾、素三鲜……
还兼有煎饺。吃不下?统统打包!
吃过午饭,稍稍有些倦怠,想找个地方小眯一会,没想到,就看到这么一出场景,
http://s11/middle/5e4a2247ga423fae3093d&690
http://s6/middle/5e4a2247g76d064f31335&690
她和周围的环境俨然一个整体,我狂奔到大米那里,连说带比划:快,快,快,相机有没有……我要拍照!拿出狗仔队的敬业精神,在不打扰她休息的前提下,拍了两张。
过了不到10分钟,参加活动的朋友们陆续过来,她慢慢睁开眼,扭头看到我傻立在两米开外的地方,粲然一笑。我也乐了,拿相机给她看我的杰作,她爽朗地笑起来。就在这时,热心读者抱着一本本的书请她签名,她来者不拒很认真地画、签名还能照着中文写出读者姓名。有一个孩子的姓名中有个“晏”字,真是难为珍妮儿了。
http://s7/middle/5e4a2247ge6969f7597c6&690
记忆中,她一直很开心,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和疲惫,我本想凑个热闹,后来作罢。嘿嘿,因为我想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