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载

(2011-08-15 16:07:38)
标签:

黄俊生

江海晚报

康乐县

钟秀街道

资助

杂谈

 4份康乐贫困小学生救助表被一抢而空
    我市“情系康乐”救助行动16年不断线
   
     晚报讯 7月上旬,本报记者黄俊生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八松乡树风小学,参加张謇先生半身纪念铜像落成仪式,此次康乐之行,他又带回了4份贫困小学生救助表。昨天,当这4份救助表一出现在办公室,就被编辑、记者一抢而空,这是我市16年来资助康乐失学儿童的又一次小小延续。
     南通与康乐的友好渊源,已有百年历史。早在1914年,张謇先生就将“艰苦自立,忠实不欺”八个字赠送给康乐县八松乡树风小学作为校训。1995年,南通电子仪器厂的工程师袁雨洲资助了8名康乐县失学儿童,拉开了我市将“助学”、“支教”、“就业”三者融为一体的资助模式的序幕。江海晚报报道了袁雨洲的事迹后,从总编到编辑、记者都积极参与进来,当年就资助了20多位失学儿童。
     1996年,黄俊生代表江海晚报与民营企业家许彬带着南通好心人的嘱托,第一次前往康乐看望失学儿童,并为他们带去了慰问金和学习用品。次年9月,经康乐团县委牵线搭桥,我市钟秀街道在康乐县八松初中设立了“钟秀希望班”,共有45名学生在钟秀街道的资助下读完初中。2000年,我市虹桥二中将康乐县五户初中作为重点联系学校,并将其初二(七)班命名为“康乐班”,这个班级每学期向五户中学捐款800元。另外,虹桥二中还免费为当地五户中学和县一中各培训一名多媒体教学教师。市国税一分局从1996年参与资助以来,累积资助了100名贫困中小学生,资助金额达到7万多元。2005年,本报组织了“康乐学子南通探访之旅”,这次活动让很多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在美丽的南通城,他们与“亲人”相见、团圆……
     16年时光一晃而过,当年被资助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我市又将教育扶贫转向就业扶贫,与康乐建立了长久性劳务合作关系。目前,来南通就业的康乐市民有3000多人,而高峰期曾达到7000多人,其中,不少就是当年被资助的那些孩子。日前,共青团康乐县委书记沙昕在寄给黄俊生的一封感谢信中说:“山区的孩子会记得来自南通的关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记者 龚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