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沙发上,懒懒的不想动,于是,打开电视,调到电影互动上,随便找了一部影片《战·鼓》来看。
原以为《战·鼓》是部江湖喋血片,看看而已,谁知,影片没放完,我早已泪流满面。
感动我的并不是影片的剧情,应该说,此片剧情并没有跳出港台影片江湖恩怨的臼窠,说的是房祖名饰演的黑帮老大(梁家辉饰)之子与另一黑灰白三道老大(曾江饰)的女人(李心洁饰)偷情,从而卷入江湖纷争,在逃难的过程中接触到中国禅鼓,由一个叛逆少年慢慢转变为修身养性的禅者的过程。然而,剧中所展现的中国禅鼓(又称优人神鼓)技艺,却有着令人心灵震撼、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片名为《战·鼓》,但更准确的应该叫《禅鼓》才是。影片全长140分钟左右,放映到120分钟的时候达到高潮。这高潮,不是剧情攀上了高峰,而是那完整展示禅鼓的激动人心的场景。在洞箫低缓缠绵的呜咽和佛教法器的撞击声中,激越昂扬、声振寰宇的禅鼓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而缓慢舒展,如清风掠过树梢;时而急遽昂扬,似马蹄横扫疆场,配以艺人口诵佛号、手挥长棍、边舞边击打鼓面的动作,看得血脉贲张,听得心潮澎湃。此刻,我想到《阿姐鼓》,想到《青藏高原》,想到泰国的寺庙,想到少林的碑林……种种幻象一起汇入这神奇的禅鼓声中,成为耳边风摧山林雨打残荷的宇宙天籁!
我听到过各种各样的鼓声,腰鼓、花鼓、堂鼓、军鼓、大鼓、朝鲜鼓、架子鼓、拨浪鼓;黄牛皮的、水牛皮的、羊皮的;陕西安塞的、广州潮汕的、安徽凤阳的、山西翼城的、广西三江的,甚至唐闸纸厂的。这些鼓,也能给我心灵的撞击,艺术的享受,甚而也会陶醉其中。但是,能让我看到世象,悟到禅意,精神得到宁静的,却是中国禅鼓。在风啸马嘶的鼓点中,我的心灵沉静下去,思绪却飞扬开来:我看到西域高原沙砾道上,信徒们一步三拜,匍匐前行,眼中透出的是虔诚和坚韧;我听到转经筒的旋转声和“嗡嘛呢呗咪吽”六字真言充斥乾坤的轰响;我感受到自己似鱼非鱼、似蝶非蝶、幻化莫测的愉悦。当鼓点戛然而止归于寂静时,我从沉思中猛醒,却发现泪水沾襟,心境澄澈明净。
禅宗历来推崇“佛在心中”,“我即是佛”的理念,这一世俗化的教义,使之教众众多,影响广泛,成为中土最大的教派。想想也是,佛在哪儿?在西天乐土?似乎太过虚渺,只有把佛安在自己心上,才离自己最近;“我即是佛”不是说我就是佛,而是你摒弃了恶念,发了善心,做了善事,你就成为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万象归宗,无非禅道。悟到禅道,何惧生死。无惧生死,何来病患。生死、苦痛、忧患,全都超然身外。这种超然,就是佛祖的指向,人生的化境。
禅鼓在训练中先以静坐,再行击鼓,击鼓艺人打太极,练武术,像禅者一样打坐修炼,进行内心的自我观照,在拥挤纷乱的世界中维持内心的宁静。在击鼓时,将舞蹈、武术、打坐揉入表演中。影片邀请了德国音乐家制作音乐,邀请了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李垂谊演奏,特邀了位于台北木栅老泉山上的一个将艺术融入生活、将生活进入艺术的“优人神鼓”参加演出,更加淋漓酣畅地表现出禅鼓艺术动感之美。心灵的鼓声,让浪子回头。剧中房祖名在准备射杀杀父仇人的那一刻放弃了复仇,他在内心独白:“这一刻就是我,我就是那一刻”,这恰恰印证着“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禅意。人生有许许多多个一刻,是善是恶,是忠是奸,全在一念之间。原来我们离佛是那么遥远,却又是那么接近,是否成佛,全在“这一刻”。
我喜欢房祖名的这一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