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蔚州古城南门两侧

(2013-02-18 17:38:46)
标签:

蔚县

古城

杂谈

分类: 长城

     蔚州古城的南门又称景仙门,景仙门上的万山楼与城中的鼓楼遥遥相对。

 

蔚州古城南门两侧

蔚州古城南门两侧

蔚州古城南门两侧

蔚州古城南门两侧

~~~~~~~~~~~~~~~~~~~~~~~~~~~~~~~~~~~~~~~~~~~~~~~~~~~~~~~~~~~~~~~~~~~~~~~~~~~~~~~~~~~~~~~~~~~~~~~~~~

 

资料转帖:

 

蔚县文化初探之三 ——蔚州城池

 

                                   作者:若愚     2011年11月2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afd60100ys9d.html
                                                       

    蔚州城,闻名遐迩。以其巍峨、浑厚和古老著称于世。蔚州城,又称铁城和兔跑城。所谓“铁城”,以其坚固,高大和防御能力而驰名;所谓“兔跑城”,相传,在建城伊始,一只白色的神兔在严寒的冬天赏雪狂奔,倏忽间,神兔不见了。人们向着神兔离去方向跪拜祈福。地方官顺民意,沿着神兔奔跑的路线,建造了现存的蔚州城。

    蔚州风光绮丽,巍峨的小五台山和甸子山处在恒山尾部,形成了大南山屏障,蔚州城就建在飞狐峪的冲刷扇面,北部是黄土丘陵区,壶流河沿着城北横贯东西,远远望去蔚州城像一个历史的老人高高耸立在神奇的蔚州大地上。城墙四周是绿水环绕的护城河,像一条美丽的丝绦紧紧系在蔚州城的脚下。护城河里泉水喷涌,芦苇飘花,蜻蜓飞舞,鱼翔浅底,游人流连往返,凸显了蔚州城的安详和古老。
 
    蔚州城始建于北周静帝年间,距今已经历了1400多年的历史风雨。蔚州城,北枕壶流,南扼飞狐,北托黄土丘陵,地里位置十分优越。乾隆《蔚县志.城池篇》记载:“惜乎记载缺如,莫得其本末而纪之也。”说明蔚州城从建城到乾隆年间再无有关修缮城池的记载。现在的蔚州城是在蔚州古城的原址上重建而成,具有明清两代风格。

    清光绪《蔚州志.金石志》表:明洪武四年(1371年),蔚州隶属大同,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始设蔚州卫,州、卫共处一城。州辖村堡350余处,卫辖村堡240余户为军户,卫属山西行都司。当时,蔚州“民气和丰,远近复业,物货流通,井邑繁雄。”出现了历史上新的昌盛景象。

    蔚州城也是京畿重地。蔚州古为名郡,自古以来,是“临边用武之地”,地处“九边”,为“京师之肘腋,宣大之喉襟。” 蔚州城大规模的重建是在明洪武十(1377年),落成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明创建鼓楼记》中表:蔚州城“经始于十年丁巳,而落成于己末。”《蔚州志》中有“辟土为城”的记载,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开挖城壕,共用了八年的时间。明重建的蔚州城墙,周长七里十三步,底宽四丈,顶宽三丈五尺,上垒雉堞,高六尺,共有垛口一千一百多个。城墙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多变形,很像神兔奔跑的足迹。城开东南西三门,门楼三座,为五楹三级。为别是安定门、景仙门和清远门。上面建有景阳楼、万山楼和广运楼,北城墙上建有玉皇阁与三楼遥遥相望,挺立并峙。城四角各建角楼一座。城墙外筑马面(护城台、墩台)二十二个,城墙上建敌楼二十四座,更铺间一座。三座城门外均建有瓮城,瓮城之外又各建二级瓮城。三门外皆设吊桥,吊桥下护城河七丈多宽,深三丈三尺,水环如带,绿水长流。沿护城河栽种弱柳,与巍巍蔚州城交相辉映。《蔚州志》中称“重筑甃石,砌砖为垣。”可见,故称“铁城”,并不为过。

    蔚州城的重建,是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历史杰作。那时,北方残元势力虎视眈眈,不断骚扰边境,坚固的城池具有现实防御用途,起着保护民众和守卫京畿的重要作用。蔚州城,特殊的建城规制,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州城建筑中独树一帜。不规则的建城方式,使“兔跑城”的传说更加扑朔迷离。但有一点可以证实,蔚州城的建设,是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军事防范的典范杰作。

    往事已矣,物是人非。蔚州城今非昔比,历史的风貌已不复存在,它留给人们的只有沧桑和追忆。人们可以从它风蚀残破的旧时容颜中领略它当年的雄伟和风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