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2013-02-20 06:56:15)
分类: 长城

     紫荆关的维修从十几年前开始,第一期工程修了一小段,然后开始的第二期大约在2003年,包括了北门“河山带砺”门。后来又修了东段。今年春节再去时,看到关城里面的三重门段也完成维修,不知该算第四期还是第五期了。
    紫荆关的南天门(已无存)、二重门之后就是三重门,位置基本在关城中央,门上有“紫塞金城”字,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下面这一张是修复前的样子,2003年8月拍摄: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修复前的三重门: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下面三张照片是站在紫荆关城内中心位置的山上由北向南拍摄,画面中包括三重门(紫塞金城)、二重门、南天门(现无存),三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跨度超过100年。
    第一张是张保田搜集的老照片,是1900-1902德国驻华公使阿尔方斯.穆默所拍摄,并且刊登在正式出版物《图像中国》。
    第二张是张保田手持老照片于2008年拍摄的同机位对比照。
    第三张是三重门修复后,2013年春节期间我在基本相同的位置再次拍摄。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张保田讲述1900年老照片:

    1900年老照片显示,三重水门城台的东侧(照片上的左侧)是顺山坡斜率升高,垛口清晰。新修后临近城台处修成平直,然后阶梯状升高,不知依据是什么?另外城台上的构筑物是炮台,原来还应该有一门铁炮。
  老照片是1900-1902德国驻华公使阿尔方斯.穆默所拍摄,并且有正式出版物《图像中国》。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去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抗议”途中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章京恩海打死。穆默是克林德的继任者,年底到达北京,1902年离任。与穆默所拍摄紫荆关相关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中的德军从北京先是南下进攻保定,然后西进,目的可能是要找逃到山西的慈禧光绪算账,为克林德报仇。德军西进途中在紫荆关打了败仗。

~~~~~~~~~~~~~~~~~~~~~~~~~~~~~~~~~~~~~~~~~~~~~~~~~~~~~~~~~~~~~~~~~~~~~~~~~~~~~~~~~~~~

 

资料: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
    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东汉称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金时名金坡关。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后,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
    紫荆关的关墙总长18160.5米,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

 

 ~~~~~~~~~~~~~~~~~~~~~~~~~~~~~~~~~~~~~~~~~~~~~~~~~~~~~~~~~~~~~~~~~~~~~~~~~~~~~~~~~~~~~~~~~~~~

补充消息:

 

易县紫荆关长城A3—C3段维修工程进展顺利

 

                         2012年05月3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保定新闻

 

  中新河北网保定5月31日电 31日,保定易县紫荆关长城维修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仔细清理部分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坍塌、损毁的古长城墙面。

  易县旅游文物局局长赵合忠介绍说,维修工程自5月初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段已开始维修恢复。

  紫荆关位于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96年,紫荆关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紫荆关古长城是明代遗存,境内城墙总长超过21公里。

  此次维修由国家文物局出资400万元经费,对A3—C3段城墙,主要包括紫塞金城门、水门和附近202米长城修复。由北京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设计,北京城建亚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预计11月完工。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毛石内墙面补砌加固、外墙面补砌加固、缺失墙芯夯筑、垛口宇墙补砌、铺筑宇台等。

  据悉,紫荆关长城维修从2003年开始施工,已经投资630万元,维修城墙519米。     (许彦灵 潘新宇)

 

 长城紫荆关“三重门”段(紫塞金城)修复前后照片对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