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业级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08-13 10:15:13)
标签:

财经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当地政府正在着力研究推动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相关政策。京津冀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8%,汇集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京津冀都市圈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京津冀三地产业差异大

  从地区产业结构看,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呈现“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其中,河北第一产业的比重达12.4%。而北京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第三产业比重在2013年达到76.9%,高出天津近30个百分点,已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性大城市相当。

  从三地工业看,北京坚持搬迁重化工业及钢铁、焦化等企业,附加值高、低污染特征的汽车组装、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成为主导产业。天津发展临港工业,冶金、石化支撑了天津的产业经济,由此形成高排放和高污染。河北则能源消耗较大。2012年京津冀燃煤总量38927万吨,河北煤炭消费量占比达88.8%,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钢铁产业占比最大。

  由此可见,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在京津冀同时并存。北京以服务业为主,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河北省以工业为主,处于工业化中期。

  京津冀协同是内在需求

  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必须将北京发展的整体框架和思路,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进行布局,坚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资源、环境供给压力大,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十年间增加了600万人。

  天津通过协同发展,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天津产业发展与北京、河北均存在着重叠竞争。天津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向前做产业升级,有北京拦路。北京凭借着绝对的行政优势,聚集了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天津市后面有河北省追赶,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市加快重点产业建设,新能源、重大装备等发展较快,与天津展开同构竞争。

  河北凭借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升级。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寄望于破解束缚该地区的三大瓶颈,实现产业承接和升级。一是破解生态环境瓶颈;二是完善城市发展结构;三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以产业级差推动产业转移

  京津冀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可促进京津地区产业升级,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河北省以较低的成本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与技术,以后发优势提高产业水平,实现产业承接。

  北京汇集了全国高智慧产业,可发挥北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人才智力优势,重点发展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并且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电子信息产业落地发展。

  天津作为首都门户和我国北方重要出海口,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等发展优势,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中优势突出,可发挥区位、港口、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环境服务质量。天津可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溢出和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制造业和信息产业集聚区。

  河北省是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升级的主阵地。河北省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优势突出,之前河北承接的产业大都是一般制造业。目前,河北开始承接北京部分功能,借助首都第二机场部分落户廊坊等机遇,在新型城镇化的指引下,河北省可加快落后产能淘汰,积极做好产业承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从产业优势定位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具有优势,在金融、保险、高科技、服务等产业方面都有绝对优势,开发智慧型城市;天津市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重加工工业有优势,发展临港工业有优势,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属于制造加工地区;河北省的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势,人力成本低,属于资源型地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