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PMI反应信心多于实际
标签:
财经 |
经济观察网赫荣亮/文
8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PMI指数连续六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持续稳步回升。而同期公布的8月PMI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官方解释这一指标好转,显示国内企业原材料库存继续减少。
但我们不能妄下断言,认为我国制造业运行良好。其表面光鲜的数据下面,中国制造业经济发展仍存隐忧。而且,作为制造业基础,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料工业的问题更多。笔者认为,原料工业的库存已经大幅上升,不能仅凭PMI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就匆忙做出国内企业原材料库存继续减少这种判断。
进入8月份,国内基础原料工业的库存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大幅上升趋势,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行业的库存均有明显增长。8月末,中国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统计的全国建筑钢材库存达334.91万吨,较7月同期大幅增加23%;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现货库存分别达到8.7万吨、22万吨,分别较上月同期大幅增加86%和22%;天然橡胶库存达到8.3万吨,增长幅度达到47%。石油行业库存也没有下降,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的成品油销售下降10.5%,其库存大幅上升。9月份国内企业又将面对“去库存化”使命,其去库存化任务艰难。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是PMI库存指数统计工作出现了错误?笔者也不这么认为。因官方未能详细公布各行业库存的具体数值,因此我们只能仅凭猜测,以探其形成反差的原因。
究其根源,首先,PMI指数的编制是通过调查问卷完成,是对样本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问卷调查的量化处理过程。表面上的数字化,其中难免渗透着一个个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对问卷的简单“升高”“持平”“降低”判断,很难摆脱个体对经济认知程度的局限,同一个库存水平,会因为对后期分歧而产生相左的判断。
其次,经济形势波动频繁也令指标出现滞后性。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信心指数的统计发布,不存在时间滞后性问题,但在当今,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各行业波动频繁且幅度加大。昨日猛涨,今日暴跌;今日加库存,明日去库存。另外,市场经济主体投机行为也加剧了行业拐点频现,导致调查之时与发布之日的市场心态已然发生改变。
所以,8月份PMI库存指数,反映市场信心,重于反映实际库存变动。前一段资源价格大涨,令被调查者误判后期好转,个体乐观,汇集成集体行为,从而认为目前的库存局面适应当前市场供求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