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快乐阅读课的思考

标签:
教育阅读课语文课程标准图书内容知识性中华杂谈 |
分类: 快乐阅读思考 |
我们的快乐阅读遵循着儿童发展的规律,遵循着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关系,努力去引领儿童快乐地阅读许许多多属于童年的美好的书,让那一颗颗爱的、智慧的、知识的种子都播种在童年里,让他们因快乐阅读而快乐写作,快乐成长,和谐发展。
“快乐阅读课”不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或名著推荐课,还是阅读学习课、阅读分享课,是师生共读、引领提升、讨论分享、拓展延伸的一系列阅读活动。
快乐阅读课的原则——
快乐阅读教学是分享而不是教导;对学生自主选书是尊重而不是放纵;对学生创作积极鼓励而不强制要求;用阅读滋养心灵是关怀而不是干涉;倡导课外阅读是不断激发内在渴求而不只停留于外部行为的激励。
快乐阅读的目标——
爱阅读,会阅读,习惯阅读,享受阅读,能通过阅读来学习,以阅读立身(阅读力就是文化力,就是竞争力);在阅读中健全人格,成长心灵,丰富人生,和谐发展,以阅读立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做人的高度和厚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此,我们以儿童为本位,充分考虑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和和谐发展,主要阅读材料为儿童文学,并辅之以知识性读物、中华经典和其他成人读物,分年段提出了快乐阅读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低年段:图书形式:图画书90%,桥梁书10%;图书内容:儿童文学75%,知识性儿童读物20%,中华经典5%;阅读量:80本书以上,1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5万字以上。)
中年段:图书形式:图画书30%,桥梁书40%;文字书30%;图书内容:儿童文学70%,知识性儿童读物20%,中华经典10%;阅读量:80本书以上,1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50万字以上。)
高年段:图书形式:图画书10%,桥梁书20%,文字书70%;图书内容:文学60%,知识性读物20%,中华经典20%;阅读量:60本书以上,35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100万字以上。)
小学阶段的总阅读量达到:220本书以上,55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45万字以上。)在低年级,从“图画书阅读”开始快乐的阅读旅程;在中年级,以“合作思考阅读”为成熟阅读奠基;在高年级,以“阅读策略研究”来促进儿童做成熟的阅读者。
我们认为,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来说,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像米饭一样必须,时时不能断、日日必须吃。虽然我们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但我们一定要一口一口坚持吃下去;而实施快乐阅读也像做米饭一样十分容易,只要愿意稍事学习,就能做起来。
我们认为,阅读是需要引领的。
我们强化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快乐阅读的认识,尽可能变认识为力量。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培育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引领儿童阅读的技能,尽量具体地进行指导。讲座从“帮助儿童爱上阅读”,到“和儿童一起读书”,到“引导儿童选择适合的书”,到“阅读与儿童心灵成长”……并每期为教师、家长和儿童推荐上百本书。我们注意不用理论把教师和家长的头脑塞满,因为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抽象不是高超的代名词。我们引导教师和家长挖掘自身潜力,如果一个人有了内在的东西再获取技术,就是技术为人所用,而不是人做技术的奴隶。“久病成医”,说的就是自己多体会,也能琢磨明白好些医理。所以,我们强调多实践,强调用心多于用脑,诚意大于技巧,认准了目标就坚持做,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做。
我们运用参与式、开放式、互动式、讨论式、拓展式等教学方式,来激发儿童阅读的热情,引导他们从认识书、爱读书到会读书,逐渐成长为成熟的阅读者。我们引领儿童选书、读书,引领他们以协同合作、分享回应为建构意义的公开话语沟通与互动的讨论;引领他们快速阅读、深度阅读;引领他们从快乐阅读开始快乐创作;引领他们善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
我们在研究方式上,鼓励合作研究、问题研究,鼓励一课多上、在教学中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快乐阅读的教学、协调各科教师开展多学科阅读;在研究内容上,既注重宏观,更注重微观,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后海教师和孩子们写的书
快乐阅读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