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孩子们一起前行

(2009-02-08 15:59:43)
标签:

育儿

封三

小弟弟

续编

杯子

杂谈

分类: 快乐阅读课堂

小猴子末末一点儿也不喜欢大家没完没了地亲来亲去,尤其是小宝宝,被亲吻的次数就更多了。他决定阻止大家亲来亲去!可是有一天,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哭个不停,末末为了哄他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没有用。最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竟然亲了小弟弟一下……

这是英国画家艾马·克拉克的绘本《别再亲来亲去》讲述的故事,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它,孩子们让我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激情和新的教学设计,我深切地体会着与孩子们一起前行的快乐,体验着与孩子共同经历的愉快生命历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分别和三个班的孩子快乐地阅读了《别再亲来亲去》,并受学生感悟思考的启发不断调整着教学设计。

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是和孩子们一起读故事,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大伙都要亲来亲去呢?为什么大伙更喜欢亲小宝宝呢?为什么小猴子末末叫大家“别再亲来亲去”,可是“不起作用”呢?为什么对亲吻说“没门”的末末后来也亲了小弟弟呢?是什么让“没门”变成了“有门”,变成了开门呢?在快乐阅读中是孩子们告诉我,亲吻是爱的自然表达;越弱小的生命越可爱,所以得到的亲吻越多;只要胸怀爱心,情感的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发生;开门的钥匙就是爱!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还是和孩子们一起边读故事边思考。孩子们思考得很积极,讨论得很热烈,孩子们还想把这个故事说下去,孩子们的问题启发了我。小猴子末末情不自禁地亲了小弟弟后,抱着小弟弟说:“幸好,没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学生问:“真的没有一个人看见吗?”我又重复了这一问题,孩子们仔细观察,发现末末的表妹看见了,末末的奶奶看见了,末末的妈妈、姑妈、姨妈、舅妈都看见了。那么,下面故事将会怎么发展呢?这时,我将空白的封三展示给孩子们看,我告诉他们,这空白的封三才是故事的最后一页,这一页的故事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请看见最后一页故事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这时,我引导孩子们根据前一页来续编故事,孩子们不仅编得热火朝天,编完后又兴致勃勃地演起来了。

在第三个班上课时,我还是和孩子们一起边读故事边思考,面对封三的空白,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地续编故事,演故事。我告诉过孩子们扉页是自己写前言的地方,这时,孩子们告诉我空白的封三是自己画结尾的地方。于是,孩子们就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最后一页。这一页太丰富了,四十七个孩子就有四十七页精彩……

我在《读者》上读到一个很受启发的故事——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纯洁的童心最容易与艺术大师产生共鸣,儿童感受到的,未必成人能感受到。所以,我们在与儿童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空出我们自己的“杯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体验孩子,向孩子学习;才能与儿童共同完成进行中的教学设计;才能用心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快乐阅读!

回想上快乐阅读课以来,与孩子们一起读《迷糊豆与小人精》时,是孩子们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孩子?有好奇心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读《小迷糊兔》时,是孩子们告诉我:“小迷糊兔为什么想要盖一座红色的尖顶的房子?因为它爱吃胡萝卜,红色的尖顶就像它爱吃的胡萝卜。”读《爱心树》时,是孩子们告诉我:“这个男孩与大树的友谊是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男孩死后他的儿子可以来陪伴大树,儿子死了孙子还可以来。”“男孩死后可以将他的骨灰埋葬在大树下,这样他就可以永远与大树在一起了。”“树墩上留有一颗男孩的心,所以大树从来就没有寂寞过。”

是的,教师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因装了太多东西而变得拥挤的心灵空间,才能多一分童心、一分好奇、一分想象,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参与和引导,才能真正在快乐阅读中与孩子们一起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