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雯诗赞华世奎
(2019-12-23 06:50:1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津沽旧事
原载2019年12月23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
晚清时,高凌雯与华世奎同在京城为官,二人之间便有来往。辛亥革命后,二人均退居乡里,期间一同在津负责修志工作,因此二人之间交谊愈加深厚。高凌雯非常钦佩华世奎的为人,并对他爱乡爱土的桑梓情怀给予高度评价,这在高凌雯的《刚训斋诗集》中可以得到佐证。
据笔者检索,《刚训斋诗集》中共录有10题24首涉及华世奎的诗作,从多个侧面记述了华世奎的生平和事迹。一是褒扬华世奎的人品才干。华世奎四岁练习书法,少年时即闻名乡里,不到二十岁参加科举便一举得中。对此,《和仲佳赠壁臣韵》作为描述:“生同里闬(读hàn,指里巷的门)齐年齿,童岁才名耳熟悉。联翩辛癸鸣惊人,太息春风不中律。平原书法风骨高。昌黎文字有论述。”《寿壁臣》有诗句:“橐笔我曾江左游,羡君洗耳在清流。生平未肯居人下,此事输君岂一筹。”则对华世奎在京城为官心存赞美羡慕。“同辈惟髯足风趣,滑稽爱尔口悬河。”这是《岁暮感怀简壁臣并示诸友》中的两句诗,则刻画了进入老年之后的华世奎美髯长须的外貌特征及风趣幽默的个性。在1933年所作的《寿壁臣》中同样对华世奎的谑虐风趣作了描绘:“卜宅东南亦得朋,履綦到处喜趋承。高谈破寂奇闻出,一语警人众笑腾。玩世岂真心旷达,戏言常见气峻嶒。兴来善虐少年事,属在高年是寿征。”
二是盛赞华世奎的交友之道。在《和仲佳赠壁臣韵》里,有“诸君倡和无虚时,就中华子(壁臣)独亲昵”诗句,概括了二人之间非同一般的友谊。在1933年题为《寿壁臣》的组诗中,其三云:“野鹤闲鸥任所之,青帘动处晚风攲(读q,倾斜)。入门大笑呼尊榼(读k,古代盛酒的器具),隔座相当建鼓旗。有约惟应六逸共,此情难语二豪知。春霄过半人扶醉,倔强犹思进百卮。”其四云:“十八良俦(读chóu
三是肯定华世奎桑梓情怀。《哭壁臣》其二云:“甲子纪年秋复春,厌闻汉腊已更新。鬻书聊当桥亭卜,遣观知为后世珍。”概括了华世奎退隐后以鬻书为生的生活状态。其三云:“君父由来称并尊,两鬓不去记亲恩。王纲坠后无人问,独有千钧一发存。”记述了华世奎不剪辫子的真正原因,即为表达对父亲恩情的纪念。而民间有传闻说,华世奎留辫子是因为忠于大清国。两种说法显然存在区别。其四云:“黄巾犹不犯贤乡,时辈遍思毁庙堂。费尽生前回陈力,不教鲁殿失灵光。”记述了华世奎保护文庙的义举。”其五云:“北方学者久凋零,劫后重修问字亭。羞幸伏生犹未老,日携多士听谈经。”概括了华世奎与众耆老创办崇化学会重振国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