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2019年10月24日《中老年时报》 岁月版,署名: 侯福志
有一次周末,我在狮子林处的海河亲水平台逛旧书摊,突然发现一位摆摊的老人特别面熟。我脑海里使劲地回忆着到底在哪个地方见过他。老人见我先是一惊,而后说:“好久不见了!”听到熟悉的声音,我也马上想了起来,这不是在“鬼市”卖书的李大爷嘛!
记得在1998年的时候,我就习惯到鬼市去逛旧书摊,大概坚持了八九年。后来鬼市屡次被清理,到处“打游击”,我就很少再去了。那个时候的鬼市在红桥区西营门大街东段,当时这条大街周边有大片平房待拆迁,加之这条街是红桥、南开两区的行政分界线,有点“三不管”的意思,使这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自发市场。尤其是到了周末,这里非常热闹,卖旧电器的、卖旧手机的、卖生活用品的,可谓应有尽有。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旧书摊。
记得有一次,我在闲逛的时候,在一处地摊上,看到一册泛黄的旧书,封皮已经没有了,但内容非常完整。我拿起来翻了翻,方知是一本民国时期的老杂志,名字叫《一炉》。该杂志创刊于1930年4月,是著名报人吴秋尘创办的半月刊,也是继《南金》之后,天津又一种雅俗共赏的文艺性杂志。当时我心里有些小激动,待平静下来之后,开始大胆地询价。出乎我的意料,卖书的大爷只要了我2元钱。我的心里怦怦直跳,心想怎这样便宜啊。我急忙把书放在怀里,生怕他变卦。成交之后,我在他的地摊上继续寻找,期待着再一次的捡漏机会。真好,在另一处地摊上,看到了一本名为《民国北派通俗小说论丛》的小册子,这本书是学者张元卿撰写的有关刘云若的学术著作,张元卿当时在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工作,我因为当时正在痴迷于刘云若,很想看到这本书,苦于不知道哪有卖的。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一刹那,差点惊叫起来。售书的大爷人真好,他告诉我说,这堆书都是2块钱一本,可以随便挑随便捡。我拿出2元钱递给他,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好事成双”!一边美滋滋地离开了这个地摊。从此,我常到大爷的地摊上买旧书,并由此结识了这位李大爷。距离最后一次见到李大爷已十年多了,如今李大爷已经七十六岁,头发已经全白,但气色还好。再次见到他,我非常高兴!
2008年,经师友王振良兄介绍,我与张元卿先生结识,并因此结为好友。2016年,我出版了《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经眼录》这部专著。第二年,元卿兄的《刘云若评传》这部大作面世。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使学界对刘云若这位天津本土作家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从知道元卿兄的大名,到见到元卿兄的书,再到结识作者本人,可以说,这么深的缘分全都源于天津的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