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筐儿港六座涵闸由来

(2019-10-22 13:19:31)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原载2019年10月22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副刊“雍阳史话”栏

署名:侯福志

游人来到位于筐儿港南的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大都会被这里的历史人文积淀和美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但遗憾的是,由于这里的河道、涵闸过于复杂,且浏览区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人们便会产生不少疑惑。比如,这里的河道是怎样分布的?这里的六座涵闸是什么时期建设的?有什么功能?流量是多少?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翻阅很多文献资料。笔者现结合掌握的史料试作解答。

  筐儿港水利枢纽位于武清区筐儿港村南,是北京排污河(龙凤新河)、北运河交汇处的一座枢纽工程。北运河是南北走向,北京排污河是东西走向。在与北运河相交时,北京排污河通过“倒虹吸”工程穿北运河河底往东。除上述两条河道外,还有两条减水河道(即筐儿港减河),是康熙年间为减轻北运河洪水而修建的,它们往东不远汇入北京排污河。

  筐儿港水利枢纽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时代建设,形成了集拦洪、分洪、排沥、排污和蓄水灌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目前的涵闸包括十六孔分洪闸、十一孔分洪闸、北运河六孔旧拦河闸、北运河三孔新拦河闸、北京排污河六孔节制闸、北京排污河穿运“倒虹吸”6座涵闸。近年来,武清投入巨资对北运河进行整治,并新建了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河畔花谷等旅游观光景点,使筐儿港水利枢纽增加了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展示的功能。

  北运河十六孔分洪闸。最早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为减水石坝。193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十六孔闸。后几经改建,成今日之规模。主要用于承泄北运河上游洪水入筐儿港分洪道,经北京排污河入永定新河。水闸结构为砌石开敞,孔数为16孔,设计流量为每秒256 立方米。

  十一孔分洪闸。此闸即人们俗称的八孔闸,1935年修建,初为八孔。1959年改建为十一孔闸,1960年1月竣工。该闸主要用于分泄北京排污河平交汇入北运河的洪水、沥水和污水。水闸结构为砌石开敞。设计流量为每秒237立方米。校核流量为每秒367立方米。

  北运河六孔旧拦河闸。1960年建成,主要用于调洪蓄水,当北运河上游庄窝闸下泄洪水时,关闭此闸,使洪水由十六孔分洪闸下泄。水闸结构为砌石开敞,孔数为6孔,设计流量为每秒65立方米。

  北运河三孔拦河闸。1972年建成,位于六孔旧拦河闸右侧,该闸底板高程比旧的六孔闸底板低1米。原主要用于保证密云水库向天津市区输水水流畅通,现主要用途与六孔旧闸相同。水闸结构为钢筋砼开敞,孔数为3孔,设计流量为每秒86立方米,校核流量为每秒141立方米。

  北京排污河六孔节制闸。1972年建成,位于北运河右岸与北京排污河交汇口,主要用于调节北京排污河水位。北京排污河的洪水、沥水及污水经此闸平交汇入北运河,再通过十一孔闸往东泄入永定新河。水闸结构为钢筋砼结构分离式底板两岸斜坡式,孔数为6孔,设计流量为每秒237 立方米,校核流量为每秒367立方米。

  北京排污河穿运“倒虹吸”。1970年建成,为排放北京上游污水专用。钢筋砼双孔箱形涵,控制闸门在上首。水闸结构为钢筋砼箱形涵,孔数为2孔,设计流量为每秒50 立方米。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在筐儿港十一孔闸以北约160米处,有一座行宫,建于康熙三十九年,行宫有房屋5间,其东南20米处修建八角亭一座,正东90米有古槐树一棵。1925年,行宫被北运河河务局卖掉,八角亭被拆毁。

  (天津市·武清籍)

筐儿港六座涵闸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