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小楼记忆里的刘翠霞

(2019-10-15 07:09:01)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雍阳史话

刘小楼记忆里的刘翠霞

原载2019年10月15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署名:侯福志


  著名评剧小生刘小楼是西路评剧创始人刘宝山之子,1922年出生于今宝坻区郝各庄乡官庄村。他从7岁开始,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唱评剧中的娃娃戏。17岁时,便在聚华戏院给山霞社的主角刘翠霞配戏唱小生,得到刘翠霞的充分肯定。

  据商承霖、商淑敏撰写的《痛快人生》一书载,刘小楼曾说过,他当年最佩服和要学习的第一人当数山霞社的班主刘翠霞。据刘小楼回忆,刘翠霞有一副天生的金嗓子,是评剧旦角艺术中表现高亢激昂强烈感情的典型代表。她的嗓音宽厚响亮、底气足、调门高、喷口有力、吐字真切、满弓满调,被誉为评剧里的高庆奎(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高派”艺术的创始人)。别看她平常不言不语,一唱起戏来神采飞扬,真是“台下似绵羊,台上如猛虎”。刘小楼先生清楚地记得,刘翠霞在《王定保借当》中“大堂”一场的大段唱腔,从高音唱出“火上桃腮面含羞”开始,再由低至高地唱出“青天的老爷听一个从头……”是如何感人至深、动人心魄,令人赞叹不止。

  刘翠霞虽然名气大,是班主,丈夫陈镜波又是鱼商兼舞厅经理,家里很有钱,但她从来不以此傲视于人,而是为人温存善良,待人厚道诚恳。刘小楼回忆说,有一次,刘翠霞化好妆到后台去,不巧被正在搬布景的工人撞倒,头饰散了。她二话没说,赶紧重新扮妆,上台演唱。 等戏散场了,她问那位工人在哪?有人告诉她说,被吓跑了。刘翠霞赶紧让人出去找,而且要求一定找回来。那个工人被从火车站找回,一见到刘翠霞赶紧下跪。刘翠霞赶忙把他扶起,和颜悦色地说:“我把您找回来,不是怪您,是向您道歉,是我挡您道了。”她还亲自请那位工人吃了一顿饭。 

  刘翠霞敬业爱社、秉公好义、扶弱济贫的事很多,有口皆碑。为使山霞社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她每天坚持演出,经常日夜两场。老话说“看戏看角儿”,她知道自己不演,观众不爱看,大伙儿就挣不着钱。所以她曾七次怀胎七次流产,也从不停演。甚至生病时,病痛得让人背着上戏院,也要坚持登台演出,而且一上台就精神十足,一扫病容。她说“人家是来看戏取乐的,不能给人家带来不愉快。”一次,在演《三节烈》中,有一大段戏,需要跪着连续唱20分钟,待她唱完起来时,膝盖处磨出了血,跪垫被染红了一大片。最令人感动的是,1939年夏季,洪水淹没整个天津市,在一些低洼地区,水深三四米,人们可以在二楼抬腿上船。国民戏院被淹了一个多月,这段时间里,戏院被迫关门,艺人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安抚大家,刘翠霞从自己日租界的小洋楼里搬了出来,与艺人们一起住在东马路的国民戏院里。她给每位演员发放零花钱,并用自己的积蓄买米买面供给大家吃饭。为减轻演员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她还与大家一起玩纸牌。 

  另据刘小楼回忆,刘翠霞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名伶,可惜年仅30岁就不幸辞世。人们非常喜爱她,为她的去世而悲痛万分。她死之后被埋葬在今小稍口村陈家坟地。当时,为她送葬的人群中,不仅有她的同行、朋友,还有很多痴迷于她的热心观众,送行的队伍长达数里,成为当时轰动津沽的一大新闻。

  (天津市·武清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