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渠那片黏高粱

(2019-08-30 07:05:11)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原载2019年8月30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署名:

侯福志


  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为满足集体不同的需求,结合土壤的适宜性,种植各类粮食和蔬菜。那时候,我所在的第三生产队有个菜园子,种了好多蔬菜,春天有芹菜、韭菜、大葱、大蒜等;夏秋之际有辣椒、西红杮、黄瓜等。除冬天外,一年有三个季节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大田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高粱、黍子、花生、山芋等。在大田作物里,我最喜欢的当属黏高粱。 

  黏高粱穗为棕红色,在秋天成熟的时候,会招来成群的野鸟,小孩子不懂事,专门盯着落在高粱穗上野鸟,借着高粱叶子的掩护,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内用弹弓瞄准射击。青高粱秆含有比较高的糖分,相当于南方的甘蔗。我们下地打野草,差不多都会打甜棒(青高粱秆)吃,这也是我喜欢黏高粱的主要原因。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爱护公共财物,损害公共财物要赔偿,集体的东西,未经允许是不能归为己有或者擅自拿回家的。为维护集体地里的庄稼,大队治保会常年组织一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进行巡视,发现有偷盗行为及时制止或送到大队部进行处理。这种巡视行为,在春夏季被称作“看青”,在秋季则叫“护秋”。记得有一年,在电车道西侧的青年渠,生产队曾经种了一块黏高粱。进入九月份收获季节,整个高粱地里红彤彤的,从远处俯视,像是铺了一层红地毯,煞是好看。很多社员在地里干活儿,他们按照统一的要求正在收割,有老大一片地都被割完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借着打野菜的幌子,跑到高粱地里打甜棒吃。在缺衣少穿的年代,甜棒这种美味,无疑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田。但这种偷割高粱的行为,显然也属于禁止之列。我们的“行动”尽管有青纱帐作掩护,但还是没能逃过社员的眼睛,他们大喊着吓唬,让我们赶紧离去。那时我们都是蔫大胆,大人的喊声根本就当作耳旁风,于是就躲到了青纱帐的深处,大人们是轻易找不到的。待肚子里灌满了甜汁,才悄悄离开高粱地。 

  我之所以喜欢黏高粱,还因为黏高粱可以做出一种美食──黏火烧。在我的记忆中,黏火烧一直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它是用黏高粱面、豆馅和红糖做的,新出锅时,入口绵软,又甜又香。那时,母亲做的黏火烧都是用大锅烙的,外观为棕红色,外焦里嫩。黏高粱面除了可以做黏火烧外,还可以做驴打滚、茶汤等。只是那个时候,红糖是凭票供应的,黏面不缺,红豆馅也不缺,但红糖很缺。当然,也有一种替代品,就是糖精。当时武清县城就生产糖精,这种甜味剂并不很贵。据说,那个时候的糕点几乎都使用糖精,虽然好吃,但用现在观点看来并不健康(据说糖精本身属于化工产品,长期食用有害健康,已经不允许再生产了)。 

  如今,在农村已很少看到这种黏高粱了,也很少吃到高粱面的黏火烧。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甜棒入口时的甘甜,想起黏火烧的糯香,让我觉得这一切从未走远。(天津市·武清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