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霞”是张柏龄给起的艺名

标签:
文化 |
分类: 桑梓纪闻 |
原载2019年4月1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
刘翠霞是武清区石各庄镇敖嘴村人,她10岁学习辽宁大鼓,12岁时改学评戏,22岁的时候被公选为“评戏女皇”,成为当红的评戏表演艺术家。但读者也许不知道,“刘翠霞”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张柏龄给她起的艺名,关于这段掌故迄今无人提及。
刘翠霞小名叫霞儿,她还有个姐姐,比她大六岁,小名叫屏儿。1921年,霞儿拜著名著名艺人何丑子为师学习辽宁大鼓,不久便在大连西市场登台。由于她长相俊美,唱功又不错,刚登台的时候,曾一度引起轰动。那个时候,霞儿不满10岁,心理极不成熟,受大连世俗风气的影响,刚有点名气的霞儿便开始追求时髦,并有些骄傲自满,因之其演技不升反降,以至于在大连无法立足,被迫随父母返回天津,居住在天安里的一间平房里。
按照琅琊隐士撰写的《刘翠霞秘史》一书介绍,“天安里后地方,便如同现在庆云后一样,所有住户,十之八九吃梨园行的饭。”霞儿对门居住着一位评戏老师,名叫张柏龄,年龄虽只有30岁,但人极老练。自评戏流行以来,“他就得到此中的秘诀,所收门徒亦有四五十人。”有一天,他在屋里拉弦并教徒弟们唱《花为媒》,霞儿听后非常喜欢,就到张柏龄屋中且看且听,张柏龄知道她住在对门,并没有理会。日子一长,每逢张柏龄在屋里教戏,霞儿便进屋旁听。一来二去,霞儿也就学会了一段半段,闲着的时候,她自己就在屋唱着玩。有一次,她学唱《杜十娘》里的一句唱:“莫非说,在外边,得罪了朋友?”恰巧被张柏龄听见了。张柏龄心想:“霞儿的腔调儿真不坏,噪音也很好,倘若再仔细的教授他一番,准能唱得好处。”霞儿自己唱着玩,并不知道张柏龄关注她,所以转天仍到张柏龄屋里去听戏。张柏龄看到霞儿进屋,便询问她会不会唱,霞儿道:“会唱。”柏龄拉弦伴奏并让霞儿唱了一段《杜十娘》。张柏龄觉得霞儿唱的不错,而且还不怵阵,倘若收她作个门徒,将来一定会大红大紫。于是对霞儿说:“你如果乐意学,今天回去马上就跟你父亲商议商议,认可了,算我收你这个徒弟,不认可便作罢。”霞儿正想答话,一抬头,看见母亲沙氏在玻璃窗外面站着,立刻跑了出去,原来沙氏正找她回家吃饭。母女回到屋中,沙氏训斥道:“你这丫头真不知自爱,又把在大连东家走,西家串的毛病使出来了。”霞儿把圆眼瞪怒道:“什么毛病不毛病,爽快说,我要学评戏。”沙氏道,“你说说评戏是什么?”霞儿道:“蹦蹦就是评戏。”沙氏道:“得了,收起你那份心吧,大鼓唱不好,又学蹦蹦啦,蹦蹦唱不好呢,再学二簧,二簧学不好,再学梆子,让你全学过来,格不住全唱不好,亦是枉然。”霞儿的父亲刘守忠在旁插嘴道:“按说蹦蹦可是一种时兴的玩艺儿,倒可以学,不过霞儿这孩子的性情不好,倘若再使出在大连那一派来,岂不是又白染了一水?”霞儿道:“如果你们乐意让我学,我就把在大连的习气改过了,老老实实地学,好好地登台演唱。你们要认可,我就把对门住的张大伯请来,你们和他谈谈。”
刘守忠夫妻俩觉得霞儿长大了,于是答应了霞儿的要求,霞儿果然拜张柏龄为师专学评戏。霞儿本已有基础,不多日子,便学会了《高成借嫂》《败子回头》《花为媒》等几出戏,经张柏龄举荐,不久就在旧法租界的“马鬼子楼”登台,为此,张柏龄给霞儿起了一个艺名“刘翠霞”,刘翠霞虽然只是“东方亮”和黄翠芳等艺人的配角,但这个十二三的小姑娘一登台,即获满堂彩。自此,刘翠霞正式踏进了评戏艺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