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尚屯村皇庄田由来

(2019-03-26 09:10:53)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利尚屯村皇庄田由来

利尚屯村皇庄田由来

原载2019年3月26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副刊,署名:侯福志

 

据《明实录》载:明朝七朝元老、著名御马监刘永诚,因战功卓著,“蒙赐武清县利上屯庄田二百五十余顷”。其孙刘福“侵占(利上屯)牧马场地二百余顷,积租米至十五万石、银至四千余两”。弘治三年(1490年)八月,刘福侵占牧场之事,被巡按顺天监察御史邹鲁纠劾,一时在朝廷引起震动。 

  《明实录》提到的利上屯,即今之“利尚屯”,属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查《武清县地名志》:利尚屯,原名黎上屯,始建于明代。但有关刘永诚蒙赐庄田的事情,该书并未提及。 

  前文提到的刘永诚,是一位与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齐名的太监。公元1391年生于清丰县(今属河南省)留宁里,别名“刘马儿”,据《明史·宦者传》载:“永乐时,尝为偏将,累从北征。宣德、正统中,再击兀良哈。后监镇甘、凉,战沙漠,有功。景泰末,掌团营。英宗复辟,勒兵从,官其嗣子聚。成化中,永诚始卒。”据史载,刘永诚原是明成祖朱棣的御马监,并为大明朝的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刘永诚比郑和小20岁,当郑和率兵船下西洋的时候,刘永诚正好接替郑和,在朱棣身边担任亲兵的角色。他曾随朱棣三次出征蒙古高原,因为擅骑,曾被朱棣赐予“马儿”的绰号。朱棣死后,刘永诚才34岁。在接下来的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征战沙场。在明宣宗朱瞻基当政的时候,刘永诚出征蒙古高原的兀良哈,给朵颜三卫(指明廷设置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的蒙古部落一个不小的教训。在明英宗朱祁镇当政的时候,刘永诚再度出征兀良哈,取得重大胜利。后来,刘永诚被任命为甘州、凉州的镇守太监,在茫茫西北戈壁又取得军功。待刘永诚再度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已年逾花甲。明代宗朱祁钰对曾经跟随自己太祖一起打仗的老太监很是敬重,他让刘永诚掌握中央卫戍部队的军权。不久之后,太监曹吉祥策划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重新坐上皇帝的宝座。刘永诚继续得到皇帝的信任,掌管中央卫戍部队军权,势力越来越大。刘永诚的侄子(也是他的干儿子)刘聚,跃升成为锦衣卫指挥(高级武官)。待明宪宗朱见深当政的时候,刘永诚已经70多岁了,虽然新皇帝依然信任刘永诚,把中央禁卫军交给他掌握,但没多久,这位七朝元老还是出人意料地辞职了,他不仅交出了所有的兵权,还把历年来皇帝的赏赐全部上交,甚至把自己名下的不少土地也进献给了皇帝。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刘聚也提出辞职请求,要求回老家给刘永诚尽孝。刘聚拥有战功,皇帝封其为“宁晋伯”。在刘聚被封爵的第二年,刘永诚安然辞世。刘永诚死后,皇帝力排众议,给刘永诚题写了“褒功”匾额。

  按照大明律例,“钦赏庄田其人已故者收入官,每三十顷递五顷与其遣嗣”。刘聚之子刘福仍可保留四十余顷的庄田。巡按监察御史邹鲁发现刘福侵占草场之事,将其弹劾。户部的意见是:“今邹鲁奏刘福侵占前地固当,但福自其祖父以来相继管业已非一日,宜行法司通会查照奏请。”皇上综合考虑降旨:“刘福占地收租,法当逮治,但念其叔祖(刘永诚)曾有军功,及其父(刘聚)相承管业,姑贷之,仍停俸三月。利上屯地于应得递除外,仍留二十顷供奉刘永诚香火,余地并草场俱收入官。”

  另据《明实录》载,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一月:“赐仁和长公主武清县利上屯地二百九十四顷。”这就是说,今利尚屯村的土地曾是太监刘永诚蒙赐的庄田和侵占的牧马场,待刘福退地后的第十四个年头,这部分庄田、牧场就变成了皇室成员仁和公主(明宪宗朱见深长女)的皇庄田。(天津市·武清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李各庄的晚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