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俏皮话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故纸里的天津
天津俏皮话
原载2018年5月7日《今晚报》副刊,署名:侯福志
1942年8月《369画报》第16卷刊载《天津俏皮话》一文,列举了当时流行的几句俏皮话,并解释俏皮话的由来,现在读来仍津津有味。
“邢三吊纸——不是人”。在天津卫,家里死了人,都要自己家里设灵棚。有钱的人,还要雇用吹鼓手,这些人坐在门外,看到吊纸的人来了,就立即吹打起来,意思是告诉院内守灵的人,有吊纸的来了。在院门口站有“黑红帽”,一听到吹鼓手吹了,就马上引领着吊纸的人到灵棚去拜灵,并且嘴里还喝着、喊着“起吊”。有一天,某家正办丧事,有个叫邢三的人,正从事主门口经过,吹鼓手以为是吊纸的人来了,就急忙吹打起来。“黑红帽”赶紧迎接,邢三怕误会,紧摆手说:“不是人,不是人。”意思是,他并不是吊纸来的。
“周美处砸竹板──有了事啦”。周美处是天津的一位时调艺人,那个时候,撂地演出的艺人收取演出费用,必须是在一段曲子快结束的时候,由艺人故作惊人之语,待敛钱之后再接着唱。周美处在南市演出的时候,每唱到要钱的节骨眼上,就往桌子上一砸竹板,而观众当然就以为有了事啦!
“盐道拜镇台──鼓楼东鼓楼西”。这句俏皮话的意思是说,有的人说话,没有中心思想,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是指做事情,一件没做完,就又接着做另一件。镇台衙门在鼓楼西,盐道衙门在鼓楼东,所以,才有这句俏皮话。
“崔老二偷房梁——顶这儿了”。崔老二是贫家子弟,做泥水匠,有一次偷了人家一根房梁,正扛着走时,被熟人看见了。问他这是做什么,他急忙间,就把房梁放下顶在一家的墙上说,顶这儿了。这句俏皮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已没有前途,只好顶这儿了。天津另有“赵二扛房梁——顶这儿了”一说,不知这崔二与赵二是何关系。
“梅先生出恭——远了去啦”。过去掌柜的(账房先生),没有事是不能出屋子的,但因为没有厕所之设,故账房先生必须出去方便。天津有一位梅先生,是一位管账的先生,他常常借着大便出去玩玩或顺便办点私事,所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账房来,于是就留下一句话柄:“梅先生出恭——远了去啦!”
“周先生过河——躺下啦”。周先生是个算命的盲人,有一天走在一座小桥上,大家都告诉他,小桥不好走,有危险,别过去了,他回答说不打紧,正说话间,就来个“老头窝”,仰面掉在了河里。
“侯景吃核桃——满砸”,“侯景吃麻花——满拧”,“侯景进冰窖——满凉”,有关侯景的故事太多了,真是不胜枚举。侯景本来是个衙役,常常自己说完话便忘记了,因而做出一些古怪的事儿来,于是留下了上述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