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上公园的前身青龙潭

(2018-04-26 12:10:02)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http://s15/mw690/001IUOrJzy7jZkLBlEy2e&690

水上公园的前身青龙潭

                     原载2018年4月26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侯福志

 

1903年的天津地图上,今水上公园的位置被标记为“窑地坑”,显然是取土烧窑遗留下来的水坑。“窑地坑”四周有河道相连,其余为湿地和无边之旷野,除王家窑外,周边二三公里范围内并无其它村庄。

1931723日出版的《北洋画报》刊有吴秋尘撰写的《青龙潭》一文,其中提到了这个“窑地坑”。据该文介绍,1920年前后,邻近南开大学有个水坑,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南大坑”从南大坑往南走约一里许,在“芦苇回环之端”,人们又发现一处新的水湾。这个水湾与一座旧砖窑相邻,水较“南大坑”益深且清。乡民在水湾中筑有一座小岛,用竹篱环绕,上面盖上席棚。席棚内设有茶社,备有藤椅、竹几儿等,供游人憩息。另备有冰激凌、汽水等,向游人兜售。岛前安装了伸入水中的巨木跳板,供游泳者使用。旁边还设有男女更衣室,有泳衣可供出租。据茶社主人介绍,“岛之南水深可五六丈,岛北稍浅,三四丈耳。向晚游舟云集,下水者亦颇不乏人。茶社悬白布大书“青龙潭”三字,于是水湾乃以茶社得名。在吴秋尘笔下,水湾、相邻的旧砖瓦窑以及这座小岛,形成了独有的景致,吸引了包括文人雅士及南大师生在内的广大游人的眼睛。

上世纪40年代,青龙潭一带的水面事实上已经成为天津的一处旅游胜地。1942819日出版的《369画报》(第1615期)发表了李明的《青龙潭》一文,详细介绍了青龙潭一带的美丽景致,读来如临其境,美不胜收。“说到青龙潭的气派很够一气,处处青绿的田野,清脆的雀语。这潭可以一望见底,湖水澄清,水藻看去可仿佛森林,鱼虾在水中弓腰荷舞着,芦苇中野鸭清脆的叫着飞着,真使都会中人见了羡慕。堤上绿树成荫,蝉鸣鸟语,青蛙鼓舞。”

“潭面上已被粉黛的荷花占据了一个大角落,深绿的叶子,粉红而丰满的荷花在绿叶陪衬之下显得妖艳之至,有如青春处女美。那含苞待放的荷花有如肥胖少妇,那丰润艳丽深绿的大莲子也在引诱你,你可随手牵羊似的采几颗莲花蓬,送给你的同伴。”

水面上一叶叶的扁舟荡漾其中。船桨泼水声,相偎依的情侣们乘船谈话声,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绿草的清香,由微风轻轻地送入鼻孔里,令人沉醉。虽然是炎炎夏日,但感觉却十分凉爽,“令你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倘若你驾临此地,“自然而然的你就会唱出那种流行歌曲‘树上小鸟啼……我这里人间比天上!’”

在作者看来,“轻舟泛绿波,香荷满池塘”的青龙潭未经雕琢,纯然一道天然野景,较之经人工斧凿的北平昆明湖似乎更有味道,“此地虽然未加修整,任人游览享受,我们是可以深深地领略自然的美,实在是消夏的绝佳胜地。”

新中国成立不久,青龙潭被改建为水上公园,并于19517月落成开放。整个公园占地面积近200公顷,由三湖五岛组成,目前仍是天津市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