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民俗教育的重要性
侯福志
注:2017年11月,笔者被母校梁各庄小学聘为民俗学顾问,在聘任仪式上,本人就民俗教育的重要性做了发言,以下是发言的内容,供各位朋友参考)
尊敬的陈庆东校长、蔡玉茹校长,张景懿老师,刘殿济书记,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与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见面,非常感谢陈庆东校长、蔡玉茹校长的盛情邀请,请我担任咱们学校的民俗学顾问,我很愿意担任这个职务,这是家乡人对我的鼓励,更是我莫大的荣幸。
我是李各庄村人,我是1964年11月11日光棍节那天出生的,我妈妈特会选日子,她知道五十多年后有个光棍节,每到我生日这一天,全国人民,尤其是女生,都会用疯狂购物的形式给我庆祝生日。
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离开家乡已经36年了,但我的根在老家,心也在老家。到任何时候,我都会大胆告诉别人,我是村里人。
李各庄与梁各庄距离只有一里地。我小的时候在李各庄小学上学,那个时候经常跑到梁各庄街里看露天电影,夏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会跑到村东头的窑地大水坑里游泳、游戏、逮蜻蜓。我有很多同学是梁各庄的,虽然都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在眼前浮现。现在,两个村的关系更密切了,同学们可以在一个学校上学,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应当算是咱们学校的老校友呢!
昨天下午,蔡校长给我出了个题目,让我谈谈民俗教育的重要性,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因为是第一次与师生们见面,我怕说不好,就临时准备了一个书面讲稿。内容很简单,不是讲课,只是我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我理解,民俗教育的第一个重要性,体现在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上。民俗的概念很宽泛,它主要是指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年的习俗、饮食的习惯、生产活动,还有我们日常游戏等等,都属于民俗范畴。记得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记忆里,咱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普遍比较穷,但再穷也要过年。所以,每到春节的时候,妈妈都要给孩子做一身新衣服,女孩子小辫子上还要系红头绳。年三十早上,母亲要用荤油烙猪肉饼,还要给孩子压岁钱;晚上,全家要守岁,子夜时要放鞭炮。初一的早晨,大人孩子都要到邻居以及叔叔大爷家里去拜年。我父母健在的时候,我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过年,我会买好多好吃的带回来,也会给我父母亲长岁钱。这些年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也是咱们老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930年,春节被当时的民国政府给废止了,当时只准过公历元旦,不准再过春节。但孟春正月,它与农耕活动有关联,老百姓习惯这样过生活。从汉朝起,迎接新年的节俗就包含着迎接新春的意思。所以,尽管民国政府发布政令不准再过春节,但在民间仍然过春节。这也说明,只要是美好的东西,是谁也去不掉的。后来,因为大家习惯了,民国政府就又恢复了春节,也恢复了这一传统民俗。
民俗教育的第二重要性,体现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抹不掉的乡愁。最近我去探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叫杨大辛,他祖籍是杨庄子村人,这个村在梁各庄村东不远。大辛老是天津著名学者、报人和老一代文史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创办了知识书店(天津新华书店的前身),为地下党从事外围活动提供掩护。我和见面时,他很激动。他对我说,岁数大了,总有一种乡愁萦绕。他向我介绍了很多他小时候的趣闻。比如,他每年春节的时候,都要随父亲回故乡过年。到了夏天,他要回老家吃西瓜。他至今仍然记得,他与小伙伴们到村北永定新河大堤以及东面的龙凤河去玩耍的情景。这些民间生活习俗,至今对大辛老人有着重要影响。他今年已经是92岁高龄了,他仍然惦记着自己的家乡。《天津日报.武清资讯》每期都给他寄过去,他天天捧读。最近我的《李各庄的故事》在这个报纸上连载,他每期都看,他说,“你写的很有趣,我和小的时候类似”我在离开他家里的时候,先生送给我两本他自己新近出版的著作,在扉页上写下:“福志乡贤阅存留念”几个大字。写完之后,他指着“乡贤”二字向我示意,足见老先生对家乡亲人的厚爱。
台湾著名诗人、作家席慕蓉写过一首诗,题目是《乡愁》,诗句是这样写的: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在我看来,乡愁是一种情怀,是对自己故乡的眷恋。通过民俗教育,可以让同学们更加心系家乡、热爱家乡,让我们每一个人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你的根。
民俗教育的第三个重要性,是会令同学们更加积极努力学习。我是从同学们这个年龄长大的,从小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影响。我的父亲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一直用传统美德教育我,如大人要爱护孩子,孩子更要尊敬长辈和老师。要先人后己,要有礼貌。做人的基本知识,我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我的成长同样受到我的老师的重要影响。我有一位老师叫袁文洪,他是我的语文老师。他讲课不喜欢说教,总是身体力行,循循善诱。比如,他对每个同学都很尊重,从不无来由训斥同学。某个同学有点滴进步,他都会及时鼓励。他为了让大家好好听讲,每一堂语文课,都模仿主持人关山的声音给大家朗诵。我原先语文成绩不好,作文也不会做,自从袁文洪老师教我们语文后,我就爱上语文,作文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我通过袁文洪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要学会尊重别人,要好好学习,只有掌握本领,才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我现在天天写东西,每年都有大量文章见报。这些都是与袁文洪老师言传身教分不开的。记得有一期《武清资讯》,同一期刊发了我们师生的文章,袁老师的作品是一篇短篇小说,我的文章则是一篇武清掌故。师生在同一版面同台竞技堪称武清文坛的一个佳话。所以,素质教育也好,民俗教育也好,都会给同学们以感染和引导,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成人后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很好的基础。
正因为民俗教育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很欣赏咱们学校的做法。咱们学校有自己的耕读展室,这本身就是一个载体,也是咱们学校的特色。我也愿意为咱们学校的民俗教育贡献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借助这一平台,努力传承咱们家乡的优良传统,为把家乡建设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后,祝愿家乡父老以及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成成,学习进步。祝家乡越来越美好!
谢谢大家!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