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那事那知青

(2017-04-18 16:46:56)
标签:

文化

 http://s6/mw690/001IUOrJzy7aoNcJmmhf5&690

                                       那年那事那知青

                   原载2017年4月18日《中老年时报》知青版

                             署名:侯福志

 

1972年那年,我上二年级。班主任是何玉德老师。他是一名天津知青,也是我第一个接触的天津人。他那时候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经常穿蓝灰色衣服。他讲语文,讲的非常好,但因为我笨,却听不懂。他对我印象不错,年中评语也特别好,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忠诚老实”。回过头想想,他的这句评语还是中肯的,到现在我也觉得挺适合我。

有一次,有个叫“老逮”的同学犯了错误,何老师在课堂上马上就宣布任免决定:撤销翟某某的体育班长职务,任命侯某某为代班长。这是我第一次当班长,当时心里美滋滋的。1974年秋天,我所在的李各庄村里又来了几十人的知青队伍,大队派了一辆二十八马力的拖拉机专程从县城接来的。当拖拉机进村时,街上站满了欢迎队伍。知青们戴着大红花,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到达大队部后,由各个生产队把知青接回小队里安顿下来。第三生产队的知青被安排在南街紧挨着“大仙女”(是个六七十岁的寡妇,外号)家的一排平房内。

知青和农村人明显不一样。男知青,他们外观上腿长,瘦溜,喜欢穿劳动服的裤子,脸上普遍比较白净,比村里古铜色皮肤的小伙子要漂亮很多。女知青,普遍比较俊俏,脸白白的,嘴红红的,眉毛黑黑的,眼睛大大的。有一个女知青叫丁文玲,也就十七八岁,长得很好看。我上二年级时他教我们《算数》课,声音特好听,讲得也好,就是我听不懂。前些日子我到黄花店镇随份子,同学袁际环还提到她,说她已经五十八岁了,特别怀念李各庄,希望有机会和同学们聚聚。第三队还有个女知青,叫赵国慧,她眼睛比较大,但身体比较胖,和丁老师住一起,一看就知道家庭条件比较富足。她有一架120照相机,经常戴在身上给社员们照相,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她的作品。当时我站在一座老井边上,周围有几颗小榆树,背景是一个大坑。我那时候也就七八岁,一个不谙世事的小胖堆儿,咬着下嘴唇很害羞的样子。现在这张照片我还有,当时由我的大哥保存着,头几年他还给了我,让我喜出望外。

第三队还有一个男知青,他叫秦景华,他人长得帅气,脾气也好,大人小孩都喜欢她。暑假时,我们小孩下地打草,经常在地里碰到干活的他,他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记得同学郭继海住唐口新开路平房时,曾找在自来水二站工作的他帮忙破路接管,我那时都二十多岁了,他见到我不但认识而且感觉非常亲切,他那时不过三十几岁,依然风度翩翩不减当年。

1977年,也就是文革结束不久,一些有门路的知青陆续返城,而大多数普通知青必须排队等候安置,但每年的名额实在有限,知青的心思开始波动起来。大概是1979年,几乎是一夜之间,李各庄村的六十名知青全都消失。后来人们把知青未经允许返城的现象称之为“胜利大逃亡”。从此,除一人因结婚落户当地外,李各庄村再没有一名知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