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汊沽港李各庄左各庄傅氏族谱重修记

(2016-09-13 17:07:43)
标签:

转载

 

傅善增

 http://s9/bmiddle/5f4ccbddtdc2812d635f8&690

http://s5/mw690/5f4ccbddtdc2814639284&690

http://s9/mw690/5f4ccbddtdc2817f034b8&690

http://s1/mw690/5f4ccbddtdc28192334e0&690

(一)

天津武清区汊沽港镇和李各庄的傅氏,以及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乃至霸州里四甲傅氏乃同宗。这四处傅姓的祖先于明初从山西出发,先移民到安徽凤阳,不久又从凤阳被征戍边充实京畿,分别到达汊沽港、霸州和左各庄定居,后来又有一支在清乾隆或嘉庆朝从汊沽港搬迁到该镇以北的李各庄。

 

汊沽港傅姓今存族谱残卷一帙,编撰于同治五年,即一八六六年。由于该族谱《序》洽好在族谱残卷的前面,正是容易磨损之处,文字丢失或不可辨认的地方甚多。但仍然为后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这是一册用毛笔在毛边纸上书写的族谱,页面18×23.5厘米,共七十页。由于流传了一百多年,有些页面磨损的只有半页了,但文字资料大部分保存了下来。毛笔字迹非一,前面的主要部分与《序》笔迹同,是标准的馆阁体,为当年眷亲陈自芳先生亲书,后面有小部分乃后来族人补写的,笔力较差。册子用纸绳系在一起,而不是用棉线订在一起。纸绳已断,故页子已经散乱,但按照文字内容来整理,容易辨出次序。

 

清代同治年编《傅氏族谱序》中可以清楚辨认的文字如下。

 

傅氏族谱序

江南凤阳府凤阳县由山西洪洞县傅家凸傅家原籍也。有明永乐于燕开陌迁民,予祖实充其役,遂家于武清之南曰汊沽港。…佐估庄、里四甲文霸两支,乃予祖之宗派也。武清本水郡,古号雍奴。而汊沽港…东,世战。傅家地四十余顷尤为桑乾之…流,陆地桑麻水田渔稻农渔之暇,课及…书。故予傅氏五陆拾家皆以耕读为本。迄今五百余年居是乡者,惟我氏之人丁称独盛焉。岂知生齿日繁,散居……自十四世以上之旧……有携出口外者,至今远……之殊已莫能考。嗟乎!轶亡既久,搜得无法,谁分远近?虽有……过知嫡派属旁……矣,可奈何?然则春露秋霜,……水源木本,祖泽难忘。古人……今日所视为途人者,其初固兄弟也。兄弟固一人之身分焉者也。虽殊乡异井,实……连枝,念……岐,实本根之一体。此辑谱之意所来也乎。于是与族能公等细心寻访,谨将所知者,编其是系,具为一帙,…作格言以戒之曰:勿结婚姻,勿重名号,勿弃祖业,勿乱伦常;诵读诗书以期上进,勤劳稼穑以贻后昆;但使出入以孝悌为本,进退以礼让为先。此予所厚望也夫!

同治五年春月眷兄生陈自芳(字兰谷 庠生)谨序

 

该族谱现存于汊沽港傅永明先生遗孀高克华女士处。族谱的大部和序均是清同治年我汊沽港傅姓姻亲陈自芳先生一人的笔迹。陈先生自称“眷兄生”,估计其母为我“文”字辈的女性,这样陈先生在“宗”字辈分中便以“眷兄”“眷弟”相呼,此为古今常例。陈自芳先生的后人现仍居于汊沽港。《序》中“能”字为了避始祖的名讳,用小字。这头一句话比较费解:“江南凤阳府凤阳县由山西洪洞县傅家凸傅家原籍也”,大约是说,此地傅姓的祖上原籍是山西洪洞的傅家凸,先是迁移到安徽的凤阳,没过多久又一次迁徙,才到了汊沽港。若此解不错,个中原因,得联系当时历史才可窥得。离开山西去凤阳,可能是在洪武至永乐初年。安徽凤阳是朱元璋的故里,当地的原住民都随朱氏去打天下了,结果凤阳空了,明朝初年的大移民,便有一部分去了安徽凤阳。我傅氏第二次从凤阳迁至天津的汊沽港,当是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之后。永乐帝朱棣当然要把地广人稀的北京周围地区变成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于是我傅氏祖上便有了这第二次的迁徙。《序》还指出,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的傅姓,以及霸州一个当时地名为“里四甲”的所在,这两地的傅姓,均与汊沽港的傅姓为同宗近支。同时《序》还指出,早年就有一些族人迁离了汊沽港,有人甚至去了“口外”,估计指的是河北北部、内蒙以及东北等地。

关于《序》中所说的山西洪洞县傅家凸这个地方,现临汾市政府的刘智勇先生二十多年前在南开大学学习时曾从游于我,我通过他向洪洞县政府询问傅家凸村,回答是现在的洪洞县“无此地名”。祖上出发地的考证,看来比较麻烦。只得留待今后族人去考察。

 

 

(二)

 

此次修族谱,始于2002年初,至今断断续续已经整整用了十年时间。2002年2月25日,我到了汊沽港。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这里。当天晚上,族里的长辈傅宝元先生备了农家便宴,招待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同宗。到场者有宝元先生之胞弟宝兴先生,还有傅善朋、傅永智等几位热心族务者。席上决定了两件事:一是修族谱,二是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族人聚会一次,共商修族谱和其他族务。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亲疏。”一个多月后,在2002年的清明节期间,终止了五十年的汊沽港傅氏族会,又有了一个开头。不仅汊沽港及周边村镇的本族来了,天津市区的本族代表来了,还约来了上述族谱序中提及的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的傅金奎、傅金熙、傅根生三位先生,以及霸州市的傅氏代表傅林、傅海等贵客。总共有三十多位。

 

(三)

2002年的族会决定了三件事:第一,确定了族训;第二,增补了本族的辈分表字;第三,正式决定要重修族谱。

 

根据傅善增的意见,族训选自清同治年所编族谱的《序》中一段:

 

勿结婚姻,勿重名号,勿弃祖业,勿乱伦常;诵读诗书以期上进,勤劳稼穑以贻后昆;但使出入以孝悌为本,进退以礼让为先。此予所厚望也夫!

 

这个族训的原则精神,可以随着时代的前进作出稍有变化的阐释,但整体内容是积极向上的,建议后人不要随意改变。

 

(四)

大约在清乾隆末到嘉庆年间,我傅氏先贤开始制定了辈分的表字。从第十三世起,表字分别为:文;宗;云;宝;善;永;盛;庆;德;祥,共十代。鉴于第廿一代“德”字辈已经出世,族会前大家委托我确定从第廿三世以后的十个辈分表字。我从《庄子》一书中选了以下十字为廿三世到卅二世的表字,并在族会上取得了本族与会者的同意。这十个表字是:

 

天;平;嘉;正;道;宏;本;化;玄;同。

 

给后代取名,应该是孩子的长辈尤其是父母的事。可以用辈分表字,也允许不用。但长辈应让后代知道其属于哪个表字辈分。族会上大家多数表示不赞成给子女起单字名,应尽量起双字名,以避免姓名重复。

 

族会强调,我傅姓的真字为“傅”。“付”仅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借代的简化字。在正式的身份证件或户口册里,应该使用真字。

 

(五)

2002年族会后,开始编写新的族谱。汊沽港支内容最丰信息量大,由傅永智先生负责。永智先生为汊沽港镇政府的退休干部,曾参与过人口普查工作,有着一定的人口工作经验。李各庄支由傅植恒先生负责。植恒先生是石各庄镇政府的退休干部,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有丰富的文字经验。文安左各庄支由傅金熙先生负责。金熙先生亦为左各庄镇政府干部,书法造诣很高。因目前尚未访到霸州我傅氏后裔,而“里四甲”地名在霸州早已鲜为人知,故此次修谱暂无法将霸州里四甲支的资料纳入,这也是此次修谱的一个遗憾。整个族谱最后由傅善增总稿。

 

此族谱资料的收集截止日期各章有差别,大体为2002年到2006年。

 

(六)

这次修谱与既往傅氏族谱的最大不同,是傅氏女性入谱。傅氏门中的女性,同样具有傅姓的血统。过去女性不入谱,这没有道理。在傅氏新族谱中,门中的女性都嫁到哪里,以及我傅姓的甥男甥女,都尽量入谱记载。这是我们对中华族谱学的贡献。希望今后修谱者能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走,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族谱文化,使族谱更科学更实用。

 

族谱是同一血统的家族的共同信息库,是族内的公共财产,因此族谱历来是不可以辗转拷贝的。此族谱共印七册,均由总编修傅善增签字并注明1—7编号。前四册由总编修和三位撰写人各收藏一册。其余三册分发办法如下:汊沽港二册,由傅永智先生自行选择热心族务并可妥善保管的族人收藏。另一册为霸州里四甲暂留(此册暂存总编修处)。

 

最后,总编修向各章的撰写人傅永智先生、傅植恒先生、傅金熙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耐心细致呕心沥血的投入,今天这个族谱是无法杀青的;总编修还向十年来关心族谱编写以及关心族务的诸族亲,谨致衷心的感谢!2012年的清明节到了,让我们全体傅氏族人向过去十年来主持族务但现已离世的傅宝元先生傅宝兴先生两位长辈表示深切的怀念!

 

族谱总编修 傅善增

记于天津南开大学西南教师村 2012年三月一日

0

前一篇:梅兰芳唱堂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