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十多年前杨柳青见闻

(2016-09-06 14:35: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http://s6/mw690/001IUOrJzy74DmEAYehc5&690

八十多年前杨柳青见闻

原载816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津沽旧事”栏,署名:侯福志

  19305月天津出版的《一炉》半月刊,刊载了著名报人吴秋尘、徐凌影夫妇分别撰写的有关杨柳青的游记,一篇是《杨柳青青杨柳青》,另一篇是《春之乡》。透过二位作者细腻的笔触,使我们领略到了八十多年前杨柳青的点点滴滴,读他们的文章,仿佛在欣赏一幅杨柳青的市井风情画。

  吴秋尘曾两次到过杨柳青。一次是19248月,乘坐津浦铁路的火车路过杨柳青。当时正是夏末秋初的时节,不分昼夜的大雨,把大地积成了雨湖,杨柳青变成了湖心亭。只见大水漫漫,只有千头万绪的柳梢儿,一叶叶在水面飘着,像是些水草。水是青碧的,柳是青翠的,然而凉意深了,秋光老了。在这萧瑟的秋景里,镇的周围没有了行人,也没有了车,浮现在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澡盆、脚盆,还有大大小小的水桶。这是大水之后的杨柳青。

  另一次是与妻子徐凌影以及朋友张建文一行三人于19304月到杨柳青踏青。在吴秋尘笔下,杨柳青镇的南面是南运河,河身窄隘的很,里面有不少大小的船只,船多了,更显得那河不过是一条沟。沟的两岸,是高堆放起来的黄泥和粗砺的石块。” 在徐凌影笔下,南运河则似更有情趣:河畔有两个小孩,在那里捕蝌蚪,这使我忆起了儿时的快乐。不过我们却不曾赤过脚,也没有敢绾(wǎn)起过袴……现在看他们那无拘无束的装扮,一片野趣,却胜于当年的我们多多了。

  过河便是几条纵横的街,街都是窄窄的,人烟倒还不少。在街头巷尾,依旧连一根绿草也看不见。到处都是灰尘,都是泥土,尤其是镇上人所艳称的三不管,那三不管的名称,倒不像杨柳青那么名不符实,一个神味实足的三不管” 逛完了街景,便到了中午,他们三人在杨柳青唯一的大酒家同和居吃了一顿午饭,这家饭馆坐落在南运河边上。酒家内部的陈设和卫生状况实在不敢恭维,油腻的桌椅,灰黑的墙壁,油光光几个伙计的光头,乱杂的一桌桌的座客。好在,饭菜质量还算不错,尤其是红烧鲤鱼比较鲜嫩。吃过午饭,一行三人在酒家小伙计带领下,逛遍了镇上的名胜。先逛了大王庙,再逛了药王庙。在作者眼里,庙都差不多一样,都在热闹的街上,里面只有孤苦零丁的两座神殿,殿内堆了不少的泥像,廊下还有几口灰白的棺木。院子里都有不少的小孩子,没一棵树,一棵草,一棵花,都是荒原。那天正是古历三月十五,香火倒不断。在河南的紫竹庵中,居然看见了一棵久不发芽的老树,庵门外居然有不满八尺的一个死水塘,又紫又绿的水中,还有四五只雪白的鸭子。这便是胜景了。” 离车站不远的北面,有个白塔寺,院内有不少的树,还有萋萋的芳草。

  杨柳青有十几家爆仗铺,当他们一行三人上摆渡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太太坐在河沿上,手里拿着一盘爆仗,一个捻一个捻的往那个爆仗上插。据老太太说,这爆仗是替爆仗铺做的,插一盘挣三个大子,一盘有五百左右,一天最多能插十三盘。徐凌影试着询问老太太,这样的收入够过吗?旁边一位老者抢白道:不够过,也得过!” 

  天津城西杨柳青,有个美女白俊英。专学丹青会画画,这佳人,十九冬。一行三人本来想按照这首民谣找找年画庄,赏鉴一下这远近闻名的杨柳青年画艺术,但却连一家铺子也没有找到。吴秋尘感叹:我是上了那位不知名的民间文学家的当,连累着朋友们也上了当,然而我们总算游了一次野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