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纪闻》记乡贤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
||||
收到友人惠寄《桑梓纪闻》,书香馥郁,遂沐手捧读。内容皆直隶武清、安次、永清、大城等地人文琐事,又多有我的家乡王庆坨之耆老轶事,如关于王猩酋、王淑媛及跋近野轩诗集、曹氏科第等篇什。 近野,字书言,本名曹传。康熙三十一年(1692),皇帝巡水围驻王庆坨,特别召见曹传。曹传对答得体,深得康熙赏识,后敕封承德郎翰林院检讨加二级。曹氏一门,明末以来一直有人在朝为官,直到现代翰林院曹家仍有书法大家名世,书香一脉延绵不息。如书中的仲璘即曹葆珣,他是晚清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民国后任直隶国税厅厅长。曹仲璘非常关心家乡建设,曾亲访河防督办熊希龄,促使其在王庆坨村外修筑十公里的东新堤,使堤内村庄免受水患。 王猩酋,这是位20世纪20年代即以诗文著称的王庆坨乡贤,在诗文、书画、考古及雨花石研究诸领域均有建树。割肉疗夫的王淑媛,则是王猩酋之妹,为津门书法篆刻名家齐治源之母……割肉疗疾之类行为虽然愚昧,然书中所涉皆为乡邻并去今不远,而且我又与这些乡贤后人相识往来,故此读来倍感亲切。 《桑梓纪闻》书中,有较大篇幅记载孝妇烈女之事。孝是中华传统美德,至今仍为国人提倡。而烈女篇呢,读后则使人有压抑之感。书中的李烈妇,是位有知识的女性,身为文化教员,夫死竟仰药以殉,年方二十七岁。读罢此文眼含泪,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尚如此,可知封建礼教是何等根深蒂固。虽然如此,记述烈女各篇均为真人真事,允为后世留下了翔实的乡土文化著录,认识价值还是有的。 顺便再说几句《题扇诗》一文,讲述的是胜芳名士张荫南与大城刘祝萱的友情故事。读竟此篇,对现在文化圈内的文人相轻现象,可有警示醒世作用。 《桑梓纪闻》作者马鸿翱,与民国闻人马钟绣同宗,而马钟绣的姑奶奶嫁与王庆坨赵家,生子赵佩祥。赵佩祥后来从军,人称赵司令。赵母病故后,王猩酋、马钟绣邀严修为赵母马宜人墓碑书丹。说到严修,更是民国前期天津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与马钟绣密往。而霸州的书画大家阎至阳亦与马钟绣友善。绕来绕去,天津与河北、京郊的文化人总有扯不断的关联,百年前的这个文化圈,已有“京津冀一体化”的阵势了。 本书的整理者将大量的脱字、异体字着手校正,为读者扫清了误读误解障碍,值得点赞!随着《桑梓纪闻》的再版,可能还会出现“抛玉引玉”之功。 期待《桑梓纪闻》卷一早日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