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志
笔者曾花重金收藏到一张1934年7月7日出版的《北洋画报》八周年纪念专号,其中的一张《北洋画报》社旧址照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该专号的第一、四版,除例行的“名闺”图片外,几乎全为彩页广告。第二、三版则是纪念专号的主要版面。专号以文、图、书、画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对《北洋画报》创刊八周年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
文字部分有《本报八周自寿》(编辑者言)、读者的责任(伯龙)、《七夕默祝》(梦薇)、《北画的生命线》(湘如)等。
书法部分有“本报老友”宣永光先生的题字、广东“名诗家”吴子通先生的祝诗以及管洛声先生的祝词等。
画作部分有“恽派工笔画馆馆长夏春霆先生祝画”、“画家孙之隽祝画”、“许琴伯先生绘佛题赠本报八周年纪念”、“名画家赵松声先生祝本报八周纪念绘杜甫所作‘饮中八仙歌’图”等。
图片部分有“北平中华戏曲学校庆祝本报八周年纪念合饰:‘蟠桃会’中之八仙”、“本报八周年来之收获”、“八仙寿”等,均为位于法租界的同生美术摄影部摄制。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号还刊载一幅《北洋画报》社二层办公小楼的照片,并标明本报社址位于法租界二十三号(即自锦州道至丹东路之间兴安路),这为研究《北洋画报》旧址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据著名报人吴云心先生的《吴云心文集》记载,北洋画报社“在今和平路滨江道以东的一条胡同内”。笔者在数年前,曾按照图片和文字提供的线索,在兴安路附近进行过寻找,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报社旧址的蛛丝马迹,想必这个建筑早已无存。
《北洋画报》是1926年7月7日在天津法租界创办的,其办报宗旨在于“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画报为四开型,每期一张四版,初为周刊,继改为3日刊,最后为隔日刊。以照片、图片为主,兼有文字,截止到抗日战争爆发停刊时止,先后出版了1587期,其中刊载各类照片2万余帧,涉及时事新闻、重大事件以及戏曲电影人物等。副刊专载长篇小说、笔记杂文、诗词、名画、漫画等。
据笔者查阅《天津报海钩沉》一书,《北洋画报》创办人是冯武越,冯氏是广东番禺人,“慷慨有壮志”。
16岁时曾赴法国留学,学习航空及无线电知识。1926年,受聘为《益世报》总监察兼撰述,同年创办《北洋画报》,随后他起用吴秋尘、王小隐、刘云若等当时天津新闻界的著名报人担任主编。
《北洋画报》以其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并采用彩页印刷而开北派画报之先河,对我国的画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的这期专号充分反映了上述特点。(原载《历史风貌建筑网》)
附:1、北洋画报八周年纪念专号(二、三版)
2、《北洋画报》刊载的北洋画报社址照片
(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政策法规处,300040)
北洋画报八周年纪念专号(二、三版)
《北洋画报》刊载的北洋画报社址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