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中科技大学的女生小汪,和两个朋友一起,手写了一本万余字的“泡妞功略”,并于日前亲手交到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哥哥手里,希望26岁的哥哥能找到初恋。
对于自己的初衷,小汪说:“哥哥虽然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能力优秀,可在感情方面却是一张白纸,有些想法甚至比我们还要单纯许多。我怕他被欺骗被欺负,所以就约了两个朋友写出这个册子。”
看了这手写的、长达45页的“泡妞功略”,我被小汪的兄妹之情打动,觉得她真的很关心哥哥。但至于有没有“关心则乱”——你们认为呢?
读读妹妹这段话,我渐渐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形象:他是高分的,感情方面却是空白的,想法没有他本身年龄应有的成熟,容易被骗被欺负,没有本事自己搞掂,所以必须要3个人一齐来教他,他才能建立起恋爱关系。如果单靠他自己,结果是令人担心的。
当然,这段话是妹妹口中说出来的,意味着,这是妹妹对哥哥的看法,现在,她通过语言表达和送“泡妞功略”的方法,把心中这个看法投射出来,摆在哥哥面前——这会给哥哥带来什么感受?是对他有好处,还是贬损他?是传递妹妹的爱意,还是暗示哥哥爱无能?这真不好说。
而且,面对妹妹投射过来的这样一个形象,意欲贴过来的一张标签,哥哥会做什么反应呢?
如果他不认同这个投射,即认为:“我不是这样的,我对爱还是挺有能力的,我有信心能够独立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那还好点。
但是,如果他认同了这个投射,即认为:“唉,是啊,我就是这样的,自己没本事去爱,就得靠妹妹帮助了。”——这会怎么样?我想,一方面,他自己可能就没法对付好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他就算建立了亲密关系,可能也会为二人世界培养一个爱插手的小姑子吧?
这让我想起,某些喜欢事事干涉的家长,其实也是把一个“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生活”的标签贴到孩子身上,把“我才能帮你过好生活”的标签贴到自己身上——结果,当孩子接受了这张标签,他们就会渐渐活得一塌糊涂,真的离不开爱插手的家长了。
在这种关系里,投射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很爱对方,很为对方着想。但实际上,投射的人是从中获益的,他们会觉得很舒服——而最终受伤的,其实恰恰就是那个接受投射的、被“爱”的人。后者,最容易被这种爱的旗号,彻底束缚自身的发展。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