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伴侣不肯穿情侣装,是不是不爱我?

(2013-07-26 18:01:00)
标签:

情感

分类: 周公子专栏
    7月,贝克汉姆和辣妹迎来结婚14周年。有媒体找出他们历年穿着的情侣搭配,每一套都独一无二,精心打造,就像这段举世闻名的爱情一样,每次出现,都会制造一个话题。

  于是我想起关于情侣装的许多事,想起它在我的邮箱里也是个热门话题。爱的人,对它很认定;不爱的,觉得它很无谓。当爱的遇上不爱的,自然就会有点烦恼了。

  情侣装让人体验到“满足的我”

  无论你爱不爱,情侣装就如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那样,是几百年来人们文明选择的结果。相传,它起源于欧洲上流社会的派对,原意为“情侣的制服”,是指男子上衣、背心和西裤,女子与之色系、款式和设计概念相配的上衣和裙子。既然是派对装扮,注定情侣装一诞生,就带上了昭告天下的意味。

  于是几百年来,围绕着情侣装的是是非非,都因为“昭告”而起。喜欢情侣装的人,从“昭告”中获得很多乐趣,丰富而愉悦的感受,可以从“马斯洛塔”的基座直达顶峰。他们穿上情侣装出现在公众场合,在大家的目光中读到一个“满足的我”,包括——

  生理满足(看,我有一段性关系);安全满足(看,我有一个稳定的同伴);社交满足(看,我有一份美满的亲密关系);尊重满足(看,我对自己的肯定、伴侣对我的认可、还有你们羡慕的目光);自我实现的满足(看,我所创造的一切)。

  人类的需求,的确可以通过一套小小的情侣装实现。所以有人乐此不疲,不断在情侣装上玩花样。个中佼佼者,大概要数香港Icon之一的周启邦夫妇。纵横Ball场40年,出场就必定是绝配,过百套情侣装成为经典,其中,Anna The King、唐明皇与杨贵妃、蜘蛛侠等,亮相后都成为多年的城中话题。他们寻求的满足,似乎主要是获得公众关注。周启邦晚年甚至天真地抱怨过,媒体近来不大登他们的情侣装照片,让他不是很开心了。

  怕情侣装的人,犹如害怕束缚衣

  当然,有爱情侣装的人,就自然有恨情侣装的人。他们对两件衣服产生的糟糕感受,往往不被“热切想穿情侣装”的伴侣所理解。所以经常有人问:“他/她不肯穿情侣装,是不是不爱我?”

  当然,“不爱”的确有可能是一个理由。但事情未必如此悲惨。不过,感受依然与需求有关。

  比如尊重需求——有人觉得情侣装很幼稚,穿上后让人想起小孩子。而偏偏在他们的成长中,“小孩”因为种种理由意味着“不被尊重”。他们不被尊重,痛恨当小孩,因此也痛恨情侣装。

  比如对自我空间的需求——情侣装意味着亲密,穿上“昭告天下”之后,亲密的感觉会被强化。但有些人难以忍受太过亲密的感觉,粘粘腻腻,让他们浑身都感到不自在。粘,也许意味着边界消融,让他们重新体验童年被母亲吞没的创伤;也许意味着融为一体后被抛弃的创伤……总之,他们需要伴侣,但同时也需要和伴侣保持一定距离。于是,情侣装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以前疯人院的束缚衣,看一眼都害怕。扔了,自然比穿上更好啦。周公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