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叔本华:理性是构成概念的功能

(2020-08-22 12:42:24)
标签:

李侃

叔本华

理性

表象

直观

分类: 原创:经验杂谈

叔本华理性是构成概念的功能

 

概念具有间接性,是对事物的非直观的认识。直观的认识面对当下即是的、各具形态的、具体明确的和各个个别的客体,它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提供事情本身。

而概念的认识则不同,它的作用只是把直观认识的结果沉淀固定下来,是对直观认识的抽象概括和反省思维。

概念具有一般性,是对个别的非规定。概念的内容都是对直观认识进行反省思维的结果,它所概括的对象很多,既可以对直观认识加以概括,也可以对抽象认识加以再概括。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对直观认识的概括叫做“殊相”直观认识基础上抽象出殊相,即表象——殊相,如“人”、“石头”、“马”等等;把对抽象认识的概括叫做“共相”在概念的基础上抽象出共相,即殊相——共相,如“动物”、“关系”、“美德”等等。

其实,无论“殊相”或“共相”,总是对认识的对象的抽象,不能像直观认识那样直接面对个别事物的各个细节和各个区别。

因为概念虽是在同直观表象的关系中产生的,但又不是直观表象自身,又有“挂一漏万”的特征。所以,无论概念概括的是单一的还是集合的,都只是一般性的概括。

例如说,某人仅仅是从地理书本上知道了一个特定的城市,他从这一城市得来的概念就是这里讲的那种概念。这里被思维到的虽然只是这个城市,不过总还可能有些局部不同的城市全都适用这一概念。

所以,不是由于一个概念是从一些客体抽象来的,它才有一般性;而是相反,是因为一般性,又叫作‘个别的非规定’,是概念作为理性的抽象表象在本质上所有的东西,不同的事物才能用同一个概念来思维。

这就是说,只要用概念对具体事物作出指称,那么就必然不能囊括这个具体事物的全部。

概念是理性对不同事物抽象表象在本质上所有的东西,而非个别之规定。

叔本华说:“由于概念是抽象表象而不是直观表象,从而也就不是十分确定的表象,于是每一概念便进而有人们叫做意义范围或含义圈的东西;并且即令是在这概念只适应于唯一的一个实在客体的场合,也是如此。”

他又说:“这样我们就发现每一概念的含义圈和其他概念的含义圈总有些共同的地方,即说在此一概念中被思维的某部分,同时也就是在彼一概念中被思维的部分;反之亦然,在彼一概念中所思维的某部分便是在此一概念中所思维的部分;虽然同时,它们又是真正不同的概念,每一概念,或者至少是两者中的一个概念又含有另外那一个概念所没有的东西。

所以,概念的含义圈特性使一个概念往往适用于多种具体事物,而又不全是这些具体事物的确定所指,因此,一个概念往往具有多种意义,人们则可以从这些意义中随意引申。

叔本华以“旅行”这个概念为例,说明同一个概念,如何可以随人的意图而被不同的选用,既可以达到“有利”(善),也可以达到有害(恶)

理性并不是认识的全部,而只是认识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特殊类别的表象。

叔本华说:“理性的应用有好处,也有坏处。”他指出,抽象的认识能使直观的认识获得概念上的一定性,使其沉淀固定下来,并能够向别人传达、指出和说明自己直观认识的结果。

叔本华认为理性是人得以传达的技能。他说:“动物用姿态和声音传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人则是用语言对别人传达思想或隐瞒思想。”

动物虽和人都有说话的器官,都有直观表象,却不能说话,也不能听懂任何语言,就是因为它们没有理性,没有概念。

而且,理性使直观的认识沉淀固定,使人具有精确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由于缺乏理性,动物被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直接呈现的直观表象之上,而人因为具有理性,对整个生活有全面的概览。

“人和动物的差别就好比一个航海家和一个无知水手的差别一样。前者借海上地图、罗盘、象限仪而能准确地认识航程和每次当前的所在地;后者则只看见波涛与天空而已。

因此,值得注意,也值得惊奇的是:人除了在具体中过着一种生活外,还经常在抽象中度着第二种生活。

在第一种生活中,人和动物一样,投身于当前和现实的洪流之中海德格尔、梅洛庞蒂、雅斯贝尔斯等存在主义大家在此领域大做文章

而在第二种生活中,他可以作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对前一种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反省传统形而上学留恋此领域

而马克思的两个领域一切涉猎:前者试从理论到实践,后者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总结而言,理性具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更加实用和方便。概念是在直观表象基础上抽象而来的“事后统一性”因为是先有表象,后经理性统一,所以称为“事后”,它更加实用和方便。

叔本华说:“通过使人能够在一个概念下思考许多事物,然而又始终只是思考是每一事物中的本质部分,这就使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舍弃任何一种区别,因而,甚至舍弃在时间上的以及在空间上的差别,并且这样就获得了在思考中进行概括的能力,不仅能对过去和将来进行概括,而且也能对不存在的东西进行概括”。

二是便于知识的保存和传达。直观表象知识只是个别人对个别事物的“直接的了知”,因而,直观的知识只为个人所独有,只是反映了事物鲜明的特性特征。

人们固然可以在知性(悟性)直观中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和因果关系,但是为了将之保存起来,传达给别人,就必须对之抽象概括,使之沉淀于概念才有可能。  

三是增加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计划性,更有利于指导实践。叔本华说“直观的知识总只能对个别情况有用,只及于,也忠于眼前最近的事物,……所以每一持续的、组合的、计划的行动必须从原则出发,也就是从抽象的知出发,循之而行。……单是悟性就不足以构造机器和建筑物;……如果这些抽象概念是正确的,预期的后果也必然出现。”

四是便于人们深入思考,增加知识的精确性和妥当性。它可以使事物在我们的意识中反复呈现,并且可以在一个概念下思考许多事物,就可以使我们在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按照叔本华的逻辑,实在是知性直观的结果,它的载体是直观表象,表现的是事物个性的鲜明醒目的本有特征,因此是第一性的;而本质则是理性的抽象的产物,它的载体是概念,表现的是同类事物共性的一般特质,因此是第二性的。

但理性应用也有坏处:

第一,直观的认识是人的认识的直接来源和全部内容,理性只是抽象地、大致地概括这些内容。因此,理性不但并未扩大我们的认识,反而遗漏了直观表象的形象性和具体细节。

第二,理性只有对直观有所取之后才有所予。概念从直观认识那里汲取了多少东西,就能取出多少东西,但丝毫也不能够有所增加。

第三,理性并不反映人的认识本质。叔本华说,缺乏理性和判断力的人是愚蠢,但仍不失为一个正常的人;而缺乏悟性(知性)和记忆力的人便是病态失常的人了。

在疯人院中,疯人丧失的实际上并不是理性,因为他们能说话并能听懂话,具有应用概念的能力,疯人丧失的只是悟性。

有些最聪明的动物,通过它们的直观的活动是怎样的精确无误,我们也可以测知只有悟性和直观的认识,没有理性和抽象的概念能有多大作为。

第四,理性有时还会带来灾难。假象是当下即在的直观中的错觉,而谬误则是概念推理的错误。

假象可以在当下的瞬间歪曲事实,但很容易被矫正,正如筷子伸入水中时,一眼看去乍以为筷子是弯的,但很快人们便会醒悟。而谬误却有时会支配多少个世纪。

第五,叔本华认为,理性除了使人行为更具计划性及实现沟通、交流外便无多少实际意义。

他说:“逻辑之于合理的思维”“如伦理学之于美德,或美学之于艺术;但这里应注意从来没有人是因为研究了美学而成为艺术家的,没有人是因为研究了伦理学而获得高尚品质的”,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理性既可以为罪大恶极的人所利用,也可以为美德者所利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叔本华反对康德将绝对律令说成是由实践理性所颁布的。

另外,人类有理性并不说明人比动物优越,相反,恰恰说明人在某些方面不如动物。

动物固然没有理性,但是大自然给了它们足够的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如虎牙象鼻、鹰眼蟹螯。

人在某些自然天赋或本能方面不如动物,但需要却远比动物复杂,加上大脑随着有机体的发展而发展,理性就此产生了。

在叔本华眼里,理性远没有近代哲学家,如他所推崇的康德所给予的那么崇高的地位。理性的确使我们有所得,但也使我们有所失,理性往往使我们失去知觉的敏感,理性的概念常常与具体事物脱节。

我们现在对直观认识与抽象的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作一个总结:

第一,直观认识是一种直接的认识,它不需要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仅凭时空及因果律就可直接认识直观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认识,也是一种普遍的认识,它缺乏直观认识的直接性、鲜明性。

第二,直观认识是真理的源泉,它扩大了我们的知识,而理性认识的全部内容都是来自直观,理性和概念没有提供任何的新知识。理性认识的作用不过是把直观知识绘图定下来,帮助我们记忆,或传达给别人,或是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知识的运用。

第三,直观认识是“突然的顿悟”,不需要经过任何推理过程,直接的直观到表象的全体,是在偶然的情况下的一种认识;而理性认识则需要经过漫长的逻辑推理过程,逐层深入才能达到对表象的认识和把握。

第四,直观认识所提供的一切都是清晰的,固定的和明确的,而理性提供的是抽象的概念,缺少这种明确性,并且,直观认识产生的假相很容易就可以纠正,而理性认识产生的谬误,有时甚至影响几百年甚至更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儿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