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医生的小"春苗"们在哪里

(2009-02-20 19:21:43)
标签:

乡村医生

春苗

赤脚医生

房价

就业

小沈阳

春晚

阿娇

春运

杂谈

分类: 乡村医生

 

    200901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据报载,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里,山西省新增加的“村医空白村”就高达2000多个!老村医退了,年轻村医没有补充进来,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令人忧心。

  乡村医生的前身是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我国广大农村的田野上,一群挽着裤腿、背着药箱的赤脚医生,凭着极其简陋的医疗设备和走家串户的满腔热情,为亿万农民送去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解决那个时代农村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的难题做出积极贡献。当年电影《春苗》中的女赤脚医生形象,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温暖的记忆。

  而今,药箱伴着泥土香的赤脚医生已被执证上岗的乡村医生取代。1985年初,卫生部做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原来的赤脚医生经考核合格的,被认定为乡村医生。

  门槛高了,称谓变了,能力强了。然而,人们在得益于乡村医生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忧虑地发现,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接班当村医,乡村医生队伍出现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局面。调查显示,2007年末,我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91.4万人,与上年相比,人数减少4.6万,部分地区出现了村医空白村。

  是什么原因让40年前备受钦羡的职业风光不再?乡村医生的现实处境使然。目前,多数乡村医生只能从药品差价和低廉的医疗服务中获取报酬,“收入无保障、养老靠自己”,不少村医告老还家后,只好“放下针头拿起锄头”。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农民增多,在村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少,乡村医生的收入更缺乏保障。老村医干不动了,年轻力壮、有一技之长的村医人心思变、人心思动,纷纷改行或外出打工。在一些地方,“‘老春苗’退了,‘小春苗’走了,村里的诊所黄了,农民的心凉了。”

  “不怕少吃少穿,就怕生病住院”,对于农民来说,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病,一远二贵。为此,“小病拖、大病扛”的人不在少数。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农村46%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30%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

  作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村卫生所是离农民最近的医疗单位,乡村医生是农民的“健康守门人”。有了他们,农村一般常见病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不仅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减少看病开支,还可以减轻城市医院的压力,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正因如此,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稳定并壮大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水平,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农民的健康素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杆。乡村医生是农民健康的守护者,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实现好、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为他们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前途的发展环境,“小春苗”们就会更多地涌现出来,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小病不出村”的期盼就一定会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