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失去了你》其实这是一封写给客户的回执,一直以为会在影片的继续中濒临绝望的一家人,都会有理由哪一个先行离开,可爱的小女儿,还是叛逆的儿子,还是煎熬的妈妈,还是疲惫至极的爸爸,生活在底层的阶层中,怎么做都是不断的伴随着痛苦坠入深渊。
昨天从美国回来的女孩说,美国并不好,不安全,总之你去了以后就知道中国有多好了。
这两天连续看了两部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很好看的电影,女儿的懂事,看不到希望而失去了理想,而没有前进动力的大儿子一直混迹江湖,贷款买车每天工作十四小时到处受气的爸爸,多像《当幸福来敲门》的翻版,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走出困境。
卖了车还要去做很多陪护工作耐心的妈妈,整个家庭都在疲惫不堪,只有小女儿在积极的唤醒这个家庭,叫醒并规劝逃学的哥哥,回家可以按照妈妈指令照顾好自己并帮助爸爸妈妈深夜刷碗关闭电视的小女儿。
优秀的西方电影具有深度,厚度,沉淀,不会很快地告诉你结果,一切都是未知的,让我们会充满期待,中国的电影以前也有这种能力,但现在的只是表述了故事的延续性,除了看下去,并不能给人思考,对于我的胃口来说,已经不能再满足了。
以前的香港电影好看,因为有独一无二的香港特色,纵横四海,等等的电影,以前的电影好看,也有时代特色,大西洋底的人,侠女十三妹,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包括后期冯宝宝演的武则天,太好看了,那个年代的日本电影也好看,也包括了日本的动画,聪明的一休,花仙子,那个时代的影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了期待,美好,寄托,希望。
现在大陆的电影,浮躁,浮夸,跟孩子们的教育模式一样,都在填鸭,疯狂的灌输,其实都属于无效的繁忙,自以为很好。
优秀的电影,应该是,充满期待,剧情要有未知性,要有深度,厚度,合理积极的节奏与变化,时代的特点,人们生活的状态,并如何发展,然后我们会产生思考!而不是快餐的电影文化
不会把每个故事直接展开来告诉你结果,还是期待,未知
一家人都在崩溃的边缘,靠谁梦最先倒下
昨晚看了电影《红河》
的确很久没看国产电影了,认识顾长卫只因为看了《孔雀》也同时认识了张静初,刚刚又看了张静初主演的《红河》,也许是看了很多更深层意义上的西方电影,总是感觉这部电影里面少了什么,张静初饰演的因为爸爸被地雷炸死而受了刺激的女孩,虽然智障,但是很勤劳、清纯,尤其面对欺负像极了爸爸的坏蛋,很勇敢,虽然她的心智一直保持在了童年时代,没有大人们所谓的包括性一切的污秽,但是她的本能让她会做出很正确的决定。
有熟悉的香港影星李修贤、张家辉,但就是感觉这部电影里少了什么?每个人的情感导致的行为也都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也算得上紧凑,我也在问,是我的观影与分析的审美已经偏离了本土文化吗?
影片开始还是更好看,爸爸带着女儿在越南的集市买了风筝,女儿追上放着风筝的爸爸,然后女儿拿着风筝奔跑跌倒,爸爸跑过去扶起女儿,然后去飘落在丛林深处的风筝。
这是我会产生第一个预知,以前也知道越南在边境,在森林埋藏了很多地雷,包括中国边境的村镇,因为地雷还没有被完全挖出来,到了现在还有很多人被炸断了腿,好像有个村子都是这样的情况,即使是现在的年代。
再然后,女儿去寻找许久不回来的爸爸,看见爸爸在距离自己并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她并不知道爸爸已经踩了地雷,不能离开。但是女儿跑过去找爸爸,于是爸爸也是为了救女儿,引爆了地雷。从此记忆在女儿一生之中的定格。
97年前后的靠近越南的中国的城市与瑶寨,也的确是我记忆里面的模样,我们身处的繁华,与偏远的地方形成了差距,故事就此发生。
写到这里,我好像明白,电影里面缺少了更多的沉淀,后面只是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发展而发展
其实作为导演很容易失去掌控真正的大局能力,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走向也是,我们不断的走,队伍越来越少,很多人就会留在半路,安营扎寨。写到这里也想明白了这部电影所欠缺的是导演并没有顾长卫、张艺谋更加厚重的沉淀,可惜了演员的表演能力,导演并没有给予演员飞翔的翅膀,除了一开始的那段很好看,后面的故事发展就不够细腻,只是为了什么而什么,缺少了俞飞鸿十年磨砺出的第一部电影《爱有来生》的思想境界,《大宅门》这部电视剧导演也是酝酿了几十年,剧本无数次被毁。一句话太草率的说出来,就不值钱了,一件事也是如此。
《红河》厚重不再,沉淀不再,虽然一切发展都是合理,就是太草率了。。可惜
此外,我认为优秀的作品,尽可能的不要给观众预知的能力,便失去了味道与期待
我这个年龄,并不是因为年龄很大才去说,而是我经历了很多,走到了今天,我会形成正确的判断,比如我会判断这次回来的价值、得失,形成正比我才会去做。
回到济南的第五天了,时间过得可真快,2号晚上到达,3号4号调整、家居清理、邮寄物品给爸爸妈妈,然后开始工作。前天晚上还抽空发了一个烧
还有就是暂时离开青岛的这几天,我们都在有效的恢复自己的状态,从相互牵绊的状态下获得了暂时的解放,也会进一步地去思考
我小时候就害羞,不闯实,妹妹泼辣。我总是遇见任何事躲在妈妈身后,长大了很多事不得不靠自己,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我骨子里还有小时候的思维惯性
昨晚开始反馈作业,挑出三篇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