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伪神童报名北京 |
分类: 老爸育儿 |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短讯,北京育才中学超常班招30人,却引来八百儿童报考,看到这则新闻感触很多,其实以前我的博文也经常性的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是自闭症儿童还是身体残缺的,不管是智商看起来普通的,还是看起来很聪明的,其实在我的意识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每个孩子都有其别人不能比拟与超越的一面,而我们的家长们却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性格特征视而不见,总是容易拿着别人孩子的优点去对比自己孩子的弱项,这也叫做选择性失明。
其实这是极不可取的,因为我们的上帝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也总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工人下岗了,但是正因为下岗,生存的危机激发了他们的拼搏向上的勇气,最后却往往比我们这些温水煮青蛙的貌似很幸福安逸的人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你们说这又是还是还是坏事呢?
现在国内的家长在育儿观念上逐渐走上成熟,思维意识逐渐被各种新闻媒体包括育儿博客的文章同化,我们的家长们总是在内心中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而在大众中却总是喜欢低调的说:我喜欢让孩子做个普通的孩子,我孩子学舞蹈就是为了练练气质,我孩子学习音乐就是为了增加内心修养,我是不会让孩子从事这个专业的等等,做个普通孩子就很好诸如此类的等等话。其实我们不能为这些假象所迷惑,殊不知一旦时机成熟往往越是说这些话的家长们,做起事来却是最疯狂的。
就拿前几天发生在北京育才中学招收神童这件事来说,招30个学生引得800孩子报名,这就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即使再某一方面看似强大,其实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差不多的,你这方面可以用标准定义说是神童,但是另一方面反倒不如我们这些非官方定义下普通的孩子。
家长们往往很容易被爱迷住了双眼,总是感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说我是酸葡萄心理,自己的孩子上不去神童班就自我安慰,其实不然,别人好的东西,不一定我的孩子就要跟他一样,我的孩子好的地方,别人的孩子也未必能超越。人的成功不是看待某一成绩,而是综合因素,长大了我才知道思维决定成功,而不仅仅依靠能力,很多在学校里学习好的班干部,在社会上却很容易混的不如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说明了什么呢?
写到这里想起我从小到大也都是一直在竞争中度过的,从单纯意义的百里挑一再到千里挑一,一路上破关斩将真的不容易,而今天我再回首,过去那些练功不好的人,没有像我一样端着铁饭碗的同学们都无一例外的比我活得更加精彩,有去美国发展的,有的在影视界都混得不错了,有的经商也成为某一产业的大王了,而我呢,看看工资条就知道了,十年如一日的高校工资一直和我平起平坐着,而人家一年的收入就可以抵我几十年的收入,更可贵的是人家用省下来的时间尽情去享受生活的美好,而我则用几十年的时间去超越他一年的成绩,真的是可笑之极。
有个大学同学,大二的时候被开除了,因为专业不好,而当初考入学校的时候,是因为考官们看到了他的思想,之后他跟我们一样的训练,可是在基本功等专业的技术技巧能力方面是一个白痴,因为训练是一个模式下来的不需要太多的思想,于是同学也痛苦,学校也痛苦,没办法大二开除,之后他用他的思想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编剧系,读了两年大专,现在早已在北京过着风生云起的日子,现在人家都是和国际大导演合作写剧本编剧。试想一下,如果他跟我们一样天天刻苦训练,他还能有这样的人生嘛?
杨丽萍是舞蹈界的明星,她为什么会成名,她的舞蹈为什么会深入人心,而那些大型晚会的节目,绝大部分舞蹈演员只做了铺垫,艰苦训练十几年最终的下场就是做个伴舞,这又是谁愿意的事情呢?试想一下如果杨丽萍跟大多数舞蹈学生一样训练,她会不会成为大众眼中的不知名的伴舞演员?
一句话总结,丢掉了自身的优势,模式化大批量培养,这就是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要记住,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多元的,不在是父母那个年代单一的年代,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认识自己,即使我们这代废了,那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的孩子才对,不要人家报什么班我们就学什么,不要人家看着优秀我们就恨铁不成钢,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这就跟古代中医把脉一样,以前人有病都是望闻问切,一对一看病,现在人呢,有病了,现在医院化验、检查等等,之后大夫看着检查结果给你开单子,不去医院的人感觉难受了,就去药房买药,几十亿人都吃一样药,要知道每个人的发病原因不一样,那么怎么会有效果呢,即使有效,我想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医药界现在也如此,教育界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家长们想当然的认为大家都在干的事情都是合理正常的,我们不去跟风就是天下的最大的大傻瓜,将来我们的孩子就会跟我们一样蠢,我想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家长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和孩子们所遭受的教育模式是不是傻瓜模式了?
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蠢?

前一篇:苗苗为什么最近总是尿炕
后一篇:小学生救人遇难的警示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