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周期的表现(轮回理论之三)
(2012-08-13 14:20:24)
标签:
财经中国宋体行业可变成本 |
分类: 自己写的 |
对于基本面的研究除了整个生命周期之外,还有企业业绩周期。主要分为两个行业进行分析,强周期行业和弱周期行业。他们之间的分类标准是,离人们生存越近的消费越接近于弱周期行业,反之则是强周期行业,比如说旅游业,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周期行业,经济周期下行过程中人们收入减少,必然会减少类似的支出。
对于行业而言,一定要分清楚他们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节奏问题,比如说有的行业会在经济见底之前触底,比如说一些机械类,固定投资类行业,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而鼓励这些行业的下游行业发展,从而在触底之前激发这些行业的业绩,有的会在经济触底之后才触底,比如说消费类行业,经济启动之后,人们的收入才会提升,才有可能更多的消费,这些行业才有可能触底。对于这些事情分析完之后,我们才能深刻的把握行业之间的轮回,从而更大程度上把握机会。
对于行业的业绩周期分析是这样的:比如一个行业开始由差变好,就说明行业业绩上行正在经历无中生有的阶段,这个时候企业的单个产品盈利开始增长,或者说开始盈利,企业也会尝试着增加产量,这个时候企业可以采取增加可变成本的方式,但是随着可变成本边际效益的递减,如果伴随着行业进一步变好的话,公司会开始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如果经济进一步上行,各个企业就会大幅度的增加产能,甚至吸引新的公司加入,这时供给会逐步的超过需求,这时企业增加产能不会再增加盈利,相反会减少盈利,这时企业会减少固定资产和人力的投资,如果伴随着经济的下行,企业的盈利会加速缩减,企业的收入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的时候会减少产量,这样企业就完成了业绩的一个轮回。
为什么强周期行业和弱周期行业会有区别呢?对于强周期行业而言,通常也是高固定资产的行业,经济的上行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盈利,这时企业有足够的资本和愿望去增加产能,而经济下行造成的需求减少会大大加重企业盈利的缩减,简单来说就是需求波动剧烈,而高固定资产更加加剧了业绩的波动。而弱周期行业里面由于需求比较稳定,不会快速的增加和缩减,人们对于产能的扩张也比较理性,相对来说业绩的波动也就比较平缓。但是不存在完全不具有周期的行业,只是说由于需求变动不那么快,从而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应对。对于弱周期行业的变动周期,需求人群的趋势性变动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说对于中国的儿童产业来说,消费人数的减少是一个大趋势,而单体消费金额会增加,这时我们应该关注具有能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其实奶粉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业,可惜被国内的奶企做烂了。
轮回投资的关键问题是,找出公司运行周期中其关键作用的因素,并试图把握其运行的方向。比如说,一个公司的业绩轮回,主要分析这家公司的业绩主要驱动力因素是什么?有时候是收入增长,有时候是成本的缩减,有时候是营业外收入的争取。找出关键因素,并把握趋势。个人感觉,对于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业绩驱动力因素可能在于收入的快速增长,这时企业就如同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吃得多,运动的多,身体长的也非常快,如果分析成长期中的公司,重点是追寻收入能够快速增长的证据。对于成熟期的公司,收入的稳健增长诚然能促进业绩的增长,但收入的增长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其他公司的竞争,可能会遇到瓶颈,这时的关键驱动力因素可能是成本的有效控制,更体现在一个规模企业所能体现出来的固定成本持续缩减优势,当然收入增长成本缩减所能带来的业绩增长也不见得就比成长期慢,但是这种增长毕竟是有一定局限的,从估值上面讲可能会有不同。
考察业绩周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考察产品的更换周期,比如简单来说对于格力电器来说需要考察空调的更换周期,当然格力电器还有一个复杂的地方,国内的城市化改造,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外销售的扩张,这是业绩周期考察中的可预测趋势但难以预测力度的变量,需要我们经过经验去验证。简单来说,经过国内大规模的促销,人们不大可能在短期内重新购买一部空调,也即是说大规模的更换或者新装之后,必然会经历销量的下降期,这是外在因素打乱了内部生产节奏的问题。如果经过推理之后发现他会经历一个业绩的下降时期,小仓位的减仓是合理的行为。
归根结底,我们要发现关键因素的趋势方面及力度,趋势不能错,力度是一个需要经验修正的模糊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