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危思危

(2008-10-21 09:23:00)
标签:

杂谈

    本报从去年5月28日草创至今不过区区16个月,从无到有,由弱渐强,打出眼下一点市场和口碑,叫好的声音开始多起来,溢美之词也有人廉价赞助,有些同志可能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施施然面有得色,以为革命成功了,接下来便是摘苹果的时候了。
    今天的战绩的确来之不易,有一点自豪是应该的,但如骄傲自满那就非常可怕。
    事实上,我们目前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1. 北京晨报高层走马换将后,版面改革已在启动,相信明年会有更大的动作。
    2. 有消息称,北京晚报明年将滚动出“晨报”,以挽回正在失去的市场。
    3. 华夏时报更换高层和投资方后,在新闻风格和报纸定位上全面效法本报,意欲死灰复燃。
    4. 北京青年报今年10月将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除经营上调整战术动作外,采编方面可能有如下动作:一、学习本报,全面推行采编分离;二、大幅加大北京新闻的含量,提高对本埠新闻的关注度;三、降低售价,以图挽救沦陷殆尽的零售市场。
    5. 信报对本报亦步亦趋,在零售上不惜血本以求凌驾本报之上,近来报纸质量有一定的提高,明年更不会甘于自生自灭。
    6. 地铁报目前虽说只闻雷声不见下雨,但其出版势在必然。据说正在改变当初的宗旨,试图办成一家综合性的都市报。它的问世,必将对本报在地铁的发行量构成正面威胁。
    7. 信报正积极筹措资金,以求卷土重来。
    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本报的整体优势因对手的贴身紧逼而不断弱化,本报的创业激情也因为事业的小成而有所削弱,本报采编的职业水准虽提高较大但不尽如人意,等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消彼长危在旦夕。正所谓狼烟四起,大敌当前,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难免祸起萧墙变生肘腋。
    北青报社长张延平日前在评价本报时说:“京华时报现在还不算成功,看看当年的生活时报,我们就会从容很多。”
    我和延平同志缘悭一面,但久闻他是业界高人,他的从容有他的道理。他的从容恰恰就是我们的危机。
    我们不会让他总是那么从容,因为我们居危思危,我们警钟长鸣。

 

                                                        时    间:2002年9月
                                                        原    载:《业务交流》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风乍起
后一篇:横刀立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