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风乍起

(2008-10-21 09:22:00)
标签:

杂谈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股清风就是《京华时报》,这池春水正是北京报业市场。
  自5月28日呱呱落地,截至今天,《京华时报》出生刚满7个月。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我们走过的历程足以笑傲江湖。
  有人问:你们旗开得胜,靠的是什么独门暗器?我们直言不讳地说,办报没有什么“葵花宝典”、“辟邪剑法”,无非是机制、资金、人才。在有了雄厚的资金保障后,我们力求建立最符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机制,有了好的机制,天下英雄莫不赢粮影从。
  好的机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坏的机制可能化神奇为腐朽。我们对机制建设的重视远远大于对其他方面的考虑。
  建功立业,最可怕的是人际纷争,多少才俊之士最终被消磨得不三不四。一个事业只要内耗少,就胜算大,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古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的确语重心长。
  无论是办报还是其他,孤立地研究技术,永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古往今来,一切大进步都基于制度的进步、机制的创新。制度是本,其他都是水,机制是皮,其他都是毛。无本之木,岂能参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机制优先,则一切优先,这是我们历经沧桑确立的信念之一。同样的人,生存在不同的机制下,几成云泥之别。例证繁多,无需枚举。
  《京华时报》能有今天的小成,不是因为人人都是什么不世英才,而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只有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我们不能奢求人人都才高八斗卓尔不群,哪怕是庸人,也要生存,也要发展。很多高人动辄指责这个指责那个,惟独没有扪心自问:自己有什么天然的高贵可以睥睨众生。不敬天畏命者,必轻薄,轻人者必被人所轻。
  有人心存善意地说:《京华时报》还很幼稚,我们回答:你说得很对;有人不怀好意地说:你们的记者编辑水平很低,我们的回答仍是:你说得很对。
    《京华时报》作为一个面世才7个月的报纸,肯定有这种那种不足,如果完美无缺那才是可悲,这点我们心知肚明。所以报纸要天天出,所以要与时俱进,所以各色人才在京华时报都有用武之地。
  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是更多的乐观,而不是心灰意冷。以这么年轻的队伍,以这么不成熟的报纸,在强手如林的北京报业市场能有今天的造化,那么只要假以时日,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出来!
  检验一张报纸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是市场,生产报纸也是在生产一种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理论而生产报纸并非是进步,书生意气有时无异于痴人说梦。《京华时报》既然在半年之内便被市场接受,这便是成功。它的成功将激活北京报业市场,提高北京报业的读者意识,服务精神,最终受惠的是广大读者。
  竞争意味着进步,竞争将实现理想中的进步。《京华时报》出现的意义,并不在于报纸办得多么完美,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思路——报纸也可以这么办;在于它给所有对办报情有独钟者提供了一种信心:一班在高人眼中不屑一顾的低人,竟然也能在北京办出一张红红火火的报纸。看来确实是事在人为,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天,我们用8个版的篇幅回顾自己几个月走过的历程,不是沾沾自喜,不是小富即安,不是目空一切,而是为了让关心热爱本报的读者来审视评价本报坚持的精神。这种精神并不神秘,说白了无非是心中永远有读者。为读者而办报,为读者的感动而感动。因为有了读者,我们才有意义,因为有了读者,我们才不惮前行。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视读者为群氓的报纸,都必将被读者所抛弃。
  面对新年即将扑面而来的阳光,我们心中激荡着再创业的豪情;面对中国入世的挑战,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历史对我们说:时机成熟了,该你们大显身手了。

                                                           时    间:2001年12月28日
                                                           原    载:京华时报特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军歌在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